抗日英烈李海青

2024-02-20 00:37: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抗日英烈李海青》,欢迎阅读!
海青,英烈,抗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抗日英烈李海青

作者:王树文

来源:《祖国》2016年第23

黑龙江、吉林两省的民间长期流传着闹海青的抗日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抗日英雄李海青。2015824日,国家民政部公布了600名第二批抗日英烈,李海青名列其中。 李海青,原名李青山,又名李忠义。1889年(清光绪15年)38日出生在山东省武城县祝官屯, 12岁时随寡母逃荒到东北,以种地为生。

1914年,25岁的李海青从黑龙江省肇州县离家出走,在吉林扶余县加入清风绺子,匪海青。率其绺子打家劫舍、吃大户,活动于松嫩两江流域。

1925年,黑龙江省督军吴俊陞(吴大舌头)将李海青招抚,委以营长,赐名忠义,统军驻守肇东县城昌五镇,后入狱。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马占山就任黑龙江省代主席,急需抗日将领,亲赴监狱将李海青释放,官复原职,命李海青招兵买马,准备抗日。李海青变卖了所有家产,奉命召集了近3000人的三个团的兵力,马占山委任他为抗日救国军别动队总队长。

1931114日,江桥抗战爆发,马占山亲赴前线指挥,李海青率部守护江桥、激战三间房,英勇抵抗,成为江桥抗战的先锋队。因作战有功,被晋升为新编旅旅长。

19322月,李海青在肇东县昌五镇联合柴洪猷、邓文组建东北民众抗日自卫军,自任总司令,攻克扶余县城,这是东北地区第一支抗日义勇军。

占领扶余县城后,李海清的抗日自卫军声威大震、兵强马壮。下一目标要攻下农安县城,农安县城南距新京(长春)不过30公里,可以威胁甚至推翻满洲国政权。

农安县城城防坚固,是金代以来的军事重镇。全城四周城墙环绕,城墙4米多高,城墙四角各有一座炮台,城门有机枪把守。城内守军近千人,有日本领事馆人员及警务员30多人,还有商团、民团等地方武装。

1932325日,李海青率抗日自卫军主力2000多人挺近农安。28日上午,自卫军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包围农安城。30日,日军从新京调来清水支队和汉奸张海鹏的洮辽军大部队,从沈阳派飞机轰炸扫射,双方在农安城外厮杀激战。由于敌强我弱,李海青下令撤出农安,回师扶余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肇州县的抗日志士李成章邀请李海青部进入肇州,驱逐日寇。李海青部渡江北上,一路攻克肇州城(今肇源县城)、老街基(今肇州县城)、丰乐镇等地。李海青部在丰乐镇,打开监狱,释放了狱中犯人。洗劫日伪仓库、银行,缴获大批枪支弹药和税捐款。

1932515日,海青部进攻肇东县城昌五,昌五镇有500人固守,并有日本飞机轰炸助阵。李海青身先士卒,直捣敌阵,伪军溃遁。24日攻克昌五镇,抓获肇东伪县长程汝霖、行政科长吴鸿仪,将其处决。29日,日军司令官中村茂一率兵反攻夺城,日军出动飞机九架助战,投下五颗炸弹,为保存实力,李海青率部主动撤出。1932年秋,吉林省代省长程允兼任救国军总司令,他向国民政府发出《东北义勇军将领联名通电乞援》,通电中说:第二路军司令李海青转战千里,拥有吉省扶余、农安、长春岭及黑省安达、肇州、肇东、兰西、青岗等县,势力雄厚,强敌屡受其挫

李海青部转战于松嫩平原,所向披靡,痛歼日伪军,兵力最多时近万人,当时人们称海青。但李海青抗日队伍军需的武器、粮食、衣服没有保障,国民政府拒绝给予任何军需援助。寒冬将至,李海青部御寒、给养没有着落,处境十分艰难。被迫接受张学良电令,撤往热河休整,被编入第6军团。

19331月,李海青率部参加了热河保卫战。热河失守后,李海青率部入关。由于国民党政府的不支持,粮饷一直没有着落,盛夏季节,战士身反穿羊皮袄,被当地人称为毛人

524日,在张家口编入冯玉祥组织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李海青被任命为第16军长、北路军副总指挥。622日,与同盟军吉鸿昌、邓文部收复康宝、宝昌及察北重镇多伦等地。8月,冯玉祥为蒋逼迫下野,倡议组织抗日救国同盟会,李海青欣然参加,志愿者歃血为盟,共向国耻地图宣誓:抗日复土,誓死不渝。”10月中旬,海青部被编入宋哲元29军,骑兵24旅,李海青为少校旅长。虽为旅长,但有名无实,因得不到重用而郁闷,常发牢骚被解职,并被羁押四个月之久。

193410月被释放,士兵多退役,自谋生路。李海青心灰意冷,便辞职携家眷移居北平。1935年,又移居南京。

1936西安事变后,李海青重整旧部,只身赴冀东,召集一千人的抗日队伍。1937811日晚,李海青会见旧部王副团长,酒宴后,在是战是降、何去何从问题上发生激烈争执,王副团长向李海青开枪,李海青中弹身亡,时年48岁。

李海青遇难后,他的旧部四处搜捕凶手,最终在房山县史家营的金鸡台将其擒获,并把他绑在大树上,乱枪射杀,割下人头祭奠李海青。 参考文献:

[1]肇州县志编纂委员会.肇州县志[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肇东县县志办公室编.肇东县志[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

[3]李海青部进出郭尔罗斯后旗始末[A].肇源县志[C].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 [4]人物:东北义勇军名将李海青[A].魅力肇源[C].国际炎黄出版社,2008. [5]东北民众抗日自卫军在扶余的主要活动[A].扶余县志[C].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 [6]抗战劲旅李海青部[A].抗战烽火照千秋[C].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7]抗日将领李海青[A].肇州文史资料[C].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5. [8]各界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A].肇州历史[C].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 [9]计英臣.义勇军名将李海青生平考[M].长春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大庆市肇州县第二中学)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7b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