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学理论的中日两国姓氏文化对照比较研究

2023-11-18 03:37:4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基于社会学理论的中日两国姓氏文化对照比较研究》,欢迎阅读!
姓氏,社会学,中日,对照,基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于社会理论的中日两国姓氏文化对照比研究

作者:胡霞

来源:《华夏地理中文版》2015年第11

要:姓名是个人与社会联系的纽带,是个人在社会上存在的一种证明。正因为姓名与人们的社会活动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姓名对于人们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两国的历史文化以及所处地理位置、生活环境等的不同,导致了两国人民在对姓名的认识方面又表现得不尽相同。 关键词:姓氏文化;中日关系;比较研究 一、日本姓氏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一)日本姓氏的历史

古代日本人没有姓,只有名。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特别是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统治阶级中间首先出现了氏和姓。除氏、姓以外,公元九、十世纪时还出现了一种新的称号叫苗字。在既有氏、姓又有苗字的贵族统治阶级当中,天皇是一个例外。历史上的日本天皇都没有姓,只有名。氏、姓和苗字是权势的象征,因此在名前面冠以这些称号是当时日本统治阶级的特权。而广大劳动人民一直没有姓,只有名。明治维新(1868年)以后,日本废除了封建的等制度,到明治三年(1870年),日本政府决定所有的平民百姓都可以给自己取姓。但是由于长期形成的习惯,许多人还不想给自己取姓。为此,日本政府于明治八年(1875年)再次规定:所有的国民都必须有姓。从这时起,日本家家户户才都有了姓,子承父姓,妻随夫姓,世代相承,一直延续到今天。 (二)日本姓氏的普及

在日本古代,姓氏都是天皇恩赐的,平民不准有姓氏。直到明治维新时期,1875年日本政府颁布了苗字必称令,日本的平民才开始为自己取姓。到1898年,日本又制定了户籍法,每户的姓名才固定下来。日本的姓名模式同中国一样,也是姓在前,名在后。 (三)日本姓氏的由来

日本人姓氏的产生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皇族赐姓。其二是根据贵族的出身高低、功绩大小赐姓。其三,按照领有地的名称为姓。其四是家族的繁衍带来姓氏的增加。以上的方式产生的姓氏并不特别多,而产生姓氏最多的是苗字强行。明治维新以后,1870年政府颁布《平民苗字许可令》,但是实际上为自己取姓的平民很少。直到1875年,《苗字必称令》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布以后,平民才开始真正为自己取姓。由于时间紧迫,人们为自己找的姓可谓千奇百怪,不仅以官名、职业为自己取姓,而且还会把数字、尺度、量度、天象、季节、信仰、动植物的名称当作自己的姓。如,住在河边的叫做川端,住在山脚下的叫山下,或者山口,养犬的叫做犬養等等。其中大部分与地理位置有关,如田中、山本、渡边、井上、中岛等。由于日本人的这种取姓方式的广泛性,使得日本的姓氏在此阶段骤然增多。 二、日本姓氏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一)中国姓氏的历史

作为血脉延续的姓氏,最早出现在中国。从公元前3000年中国第一个姓风姓开始,中国的姓氏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绵延不绝。有关专家最新研究统计结果表明,中国人曾经使用过的姓氏高达22000个,而其中不少姓氏有上千年的历史。中华文化的统一性和连续性在姓氏的传承之中得以体现。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前就有了姓。而众所周知的《百家姓》是公元960年北宋的时候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个,一共438个。发展到后来,总数据说有已达5000个,但是实际应用的,只有1000个左右。 (二)中国姓氏的普及

中国姓氏的普及要比日本早的多。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姓氏合一的趋势。到秦统一六国出现了姓氏合一,其结果是取消了统治者和贵族对姓氏的垄断,百姓一词也开始指平民(春秋之前泛指各贵族家族)。姓名的模式也基本确定,即姓在前,名在后。 (三)中国姓氏的由来

中国人人姓氏的产生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以姓为氏。其二是以国为氏。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陈、蔡、曹、胡、许等,皆成为常见姓。其三,以邑为氏。其四,以乡亭之氏。这类情况不多,今日常见姓有裴、陆、阎、郝、欧阳等。其五,以居地为姓。传说上古时代虞舜出于姚墟,便以姚为姓。其六,以先人字氏为姓。其七,以次第为氏。一家一族,按兄弟顺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后代相沿为氏,表示在宗族中的顺序。此外还有以官职为氏、以职业为氏、少数民族汉化、谥号为氏、赐姓改姓等。 三、中国文化对日本人姓氏的影响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悠久的友好交往的历史。公元前21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秦汉文化通过朝鲜半岛进入日本。到了隋唐盛世开始,中日文化交流趋于活跃。中国的统一,开辟了王朝集权统治的先例给当时的大和政权很大的触动。他们效仿中国的律令制,改变国内体制。从弥生文化传播以来,大陆文化就不断传入日本,直到姓氏制度社会。日本人利用中国文字,根据其字的功能和形态,创造出了日语的表记文字,使日本社会大大的向前进了一步。有了文字以后,中国的儒家、法家、道家的古典名句,汉文、汉诗等不断传入日本,促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了日本文学的发展,创作出许多像《万叶集》、《源氏物语》等经典名著。现在的日本平成年号就是起源于中国古代典籍《书经·大禹谟》地平天成和《史记·五帝本纪》内平外成这些都足以证明中国文化对日本姓氏的影响。 四、结语

通过对日本姓氏起源发展脉络的大致探索,不难发现日本人的姓氏与中国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文化对日本姓氏文化、姓名文化的影响是相当深刻的。通过中日文化的对比来进一步加深对日本文化的了解,这对于研究日本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建魁.中国姓氏文化[M].郑州:中原人民出版社,2008. [2] 靳卫卫.走进日本[M].北京:北京语言文字大学出版社,2004. [3] 袁义达.中国姓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吉成勇.日本姓氏由来总览[M].东京:新人物往来社,1998.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oT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