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论文(八十九)

2022-10-12 07:59: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研究方法论文(八十九)》,欢迎阅读!
教育研究,方法,论文,八十九
教育研究方法论文(八十九)

3.4 重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笔者认为,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五个方面重构其工作模式。第一,建立组织保障。制定符合研究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计划管理规则。各大学应配备专业的研究生心理指导老师和稳定研究生指导团队,巩固相关工作的基础。第二,建立变革机制。采取措施使研究生院(部、处)老师、各学院分管指导、研究生指导实现当前工作依据、重心、原则和习惯等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转变。第三,健全研究生新生入口审查和教育审查实施规范建立研究生心理健康文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活动。第四,积极创新教育方法和活动内容。对于研究生心理特征,加强研究生学术文化和校文化建设。第五,加强领导人员的责任制。高中研究院应定期对领导人员加强研究生指导能力的培训和评价。领导人员应发挥示范指导作用。研究生遇到心理问题等重大事故,领导人员应对情节负责。 3.5 积极改善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抗压力能力

20世纪40年代,第三届国际心理健康会议将心理健康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力和情感与他人心理健康不一致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理状态发展到最佳状态。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理学家马斯洛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心理健康的10个标准:足够的安全感;



1


分了解自己;人生目标是现实的;与真实环境保持联系;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谐;从经验学习的能力;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当的情绪表达和控制;在不违反社会规范的情况下,适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在不违反群体要求的情况下,可以做有限的人格发挥等等。精神健康,是指个体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能正确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我国心理学界对精神健康的一般定义。具体地说,心理健康应该包含两个含义:一是指没有心理疾病;二是指心理状况有积极发展。博士研究生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培养群体,在面对学习和生活压力时会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也是正常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应采取以下基本措施进行教育指导:第一,根据研究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握自主学习科学实验、身心发展、环境变化、社会实践、创新发展等规律,有针对性地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其次,要对所有研究生开展心理健康理论教育和团队合作培训活动,使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知,促进研究生心理素质的稳步提高。三是要关注可能在27%左右的研究生个体差异的变化,根据不同研究生的不同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尽快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第四,以研究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将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指导与研究生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2


综上所述,针对武汉市四所高校工科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认知偏差,只要我们能够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就能够控制解决研究心理健康问题的规律,促进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性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Pu.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