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矫正方案

2022-11-09 19:30: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行为矫正方案》,欢迎阅读!
矫正,行为,方案
行为矫正方案

案例介绍:

陈澜是一个11岁男孩, 年级, 智力正常。他的不适当行为特别表现为上课随便插嘴, 有时站起来离座与人讲话, 严重影响课堂正常教学。对陈澜的这种表现, 他的幼儿园老师、小学各任课老师及家长都甚感头疼, 曾想过许多办法试图制止, 但效果不佳。经医院诊断, 系过分活动症。

针对网上这个案例,我尝试运用行为改变技术处理他的上课随意插嘴行为。 设计方案: 1 确定目标行为:

减少陈澜上课随意插嘴的次数, 保证课堂正常教学 2、测定基准线:

采用“ 事件取样” 观察法。在一节课45分钟内记录随意插嘴的次数, 选择不同科目、不同节次的课, 共观察一周,从而计算陈澜平均每节课插嘴的次数。 3 选择强化物:

通过与陈澜家长的交流以及与陈澜本人的沟通,选择一样陈澜感兴趣的东西(在此设定为墙上的五角星)作为强化物。 4 过程与方法:

课后找陈澜亲切谈话, 帮助他认识上课随便插嘴行为不利于维持课堂良好的教学氛围,会打断其他同学的思路,从而增强他减少这一不良行为的意愿(自我控制法),并向他提出老师愿意协助他改变的设计方案,预计分为四个阶段,在协商交流中获得陈澜的同意,然后订立口头契约。与此同时,采用消退法,与各科老师商定,在陈澜上课插嘴时,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但要记录其插嘴次数。 第一阶段(2周)

减少上课插嘴行为,若做到一节课插嘴次数比原本平均每节课插嘴的次数少1, 可盖1笑脸章;少2, 可盖2个笑脸章, 以此类推,;若超过基准线平均数(原本平均每节课插嘴的次数)1, 则划去一个笑脸, 以此类推。规定集满5个笑脸可换1颗墙上的红星。 第二阶段(4周)

统计第一阶段陈澜平均每节课插嘴的次数,要求保持住第一阶段的平均水平,即可盖1个笑脸章,在此基础上少1次,盖2个笑脸章;少2, 3个,以此类推; 而超过平均水平


一次,则划去2个笑脸章。集满5个笑脸可换1颗墙上的红星。 第三阶段(4周)

上课插嘴保持第二阶段的平均水平, 即可盖1个笑脸章, 在此基础上少1次,2个笑脸章;2, 3个,以此类推; 而超过平均水平一次,则划去2个笑脸章。集满5个笑脸可1颗墙上的红星。如做到一天不插嘴,给予他帮助老师批作业、管理眼保健操或课间操纪律的机会。

第四阶段为追踪期, 取消强化物:

改用“有时提醒,有时鼓励”的方式,并在全班面前表扬陈澜的进步,从而增强陈澜上课不插嘴的自我控制和管理,改掉上课插嘴的坏习惯。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Lz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