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工作专业《情景剧比赛案例一》》,欢迎阅读!
残疾人领域案例(30分)
小涛,16岁,某职校学生。不久前与母亲外出时,不幸遭遇车祸,导致双腿截肢。截肢后的小涛变得沉默寡言,不愿主动与人交往,与父母关系日渐疏远。职校虽然表示愿意接受小涛返校读书,但由于缺乏相关经验,针对小涛残状况的特殊安排迟迟没有落实,因此,小涛至今没有返校。母亲感到十分自责,对小涛的任何要求都尽量满足,希望能够“赎罪”。父亲因为唯一的儿子成了残疾人,认为自己是世上最“倒霉”的人,整天唉声叹气,愁眉苦脸。小涛感到前途渺茫,内心十分焦虑,了解到小涛的情况后,社会工作者决定介入。
问题:
1本案例中的小涛有哪些服务需求? (10分)
2依据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教育康复模式,本案例中的社会工作者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应开展哪些工作?(2021
答案要点:
1案例中的小涛有如下需求:
(1)康复的需求,小涛因为意外变为残疾人,双腿截肢,行动不便,生活很难适应,社工应联系相关的康复机构协助小涛进行康复治疗,尽可能恢复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分)
(2)关爱与尊重的需求,针对小涛的自卑和绝望,社工应运用个案工作的相关技巧与小涛建立好专业关系,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辅导,让他重拾生活的信心;(3分)
(3)受教育的需求,小涛目前还是一名学校的学生,他希望在学校接受教育和与同学相处,所以社工协助学校落实小涛入学问题,让他尽快重返校园,恢复正常的生活。(4分)
2 社会工作者应该微观、中观、宏观三个系统入手,与学校、家庭、社会人士配合,一同做好特殊教育工作,全面介入工作过程:
(1)微观层面,针对小涛自身系统,通过个案工作协助小明尽快走出心理阴影,训练生活技能,恢复自理能力和自信心。(5分)
(2)中观层面,一是对于小涛的父母,社会工作者要使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已经残疾的小涛,改变小涛母亲有负罪感,过分自责,以至于对小涛过分溺爱、关照等不正常的情况;改变小涛父亲认为自己“倒霉”的看法,使他们树立起对小涛康复和发展的信心,从而对小涛产生一种正面影响。二是配合学校或特殊工作者进行针对小涛的文化科学知识及劳动、职
业技能的训练,开展个案工作,对小涛进行心理辅导,开展咨询服务或各种专门的辅导。 (10分)
(3)宏观层面,社会工作者在帮助小涛和家属的同时,还要倡导残疾人的相关政策,促使社会组织、服务机构和其他残疾人康复工作者掌握有关知识,并使各种专业人员的知识技能不断提高。(5分)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K1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