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有问题的学生的表现及其原因

2022-11-22 02:07:3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心里有问题的学生的表现及其原因》,欢迎阅读!
心里,表现,及其,原因,学生


心里有问题的学生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及判断。



张铭,男,9岁,小学年级学生。该生学习成绩差,性情怪异,很难与同学相处。 1 卫生习惯差,手脸总是有污秽;

2 人际关系恶劣,总是欺负周围的同学,总以强者形象出现,无缘无故的,就打同学一巴掌或踢同学一脚,要不就咬人。是同学心目中的小恶魔。

3 组织纪律差,上课时老说话,不专心听课、喜欢胡乱举手,热的老师都犯愁。 原因分析:

1、该生从小跟奶奶在老家生活,很少见到父母,对父母缺少依恋。奶奶对他言听计从,千方百计满足他,渐渐形成横蛮任性的性格。(小时候环境生活的影响)

2、后来父亲怕他吃亏,叫他回击欺负他的人,渐渐地,他由一个受他人欺负的人转为一个欺负他人的人,由一个弱者变成一个大“天王”,令老师极其头疼。(父亲错误的引导方式)

所以自小得到宠爱、放纵的张铭,使他慢慢变为家庭、同伴中的“小皇帝”“别人说他不得,碰他不得,而他却目中无人,动不动就打人”。张铭以自我为中心,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他并没有认识到来学校是来学知识、文化的,更没想到来学校是要遵守纪律的。对待这类孩子,一下子的批评教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解铃还须系铃人,来源于家庭的病症,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学生的健康人格才能有效地培养。



综合分析与诊断

该儿童目前要解决的主要有三方面问题:1.攻击性行为;2.人际关系;3.学习适应性。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攻击性行为:

根据儿童的成长经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经验习得的结果。人的行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点,之所以选择某种行为,主要是这种行为能给当事人带来某种利益。本案中的"攻击性行为"的最初形式是"被打",而他打小朋友是角色的转换,但当他打了小朋友后没有任何的"惩罚"出现,就再一次证明了这种行为是可行的。"强者打人""弱者挨打"的体验在认知上让他强化了这种打人的行为,让他在认知上强化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

因此,观念中形成了这样的推理:“弱者”受到别的小朋友欺负,“强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武力来保护自己。而且,在"我是强者"的强烈暗示下,往往会对外界发出警示,以表明自己的强者姿态。

当行为不断反复后,将会变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成为人格特征之一,就现状及年龄阶段,还谈不上"攻击性人格",只能说有攻击性倾向,也正因此,及时的干预是可以矫正的,否则随年龄的增长,行为复现率的提高,会使改变难度增大,演变为人格特征。

2.人际交往问题:

该儿童的人际交往问题与他的攻击性行为密切相关。攻击性行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负"但却引起了同学的"注意"这些行为也就形成了他在别人眼中的"不良形象"动不得、说不得、脾气大、爱打人、即使有些行为是暗示"我想跟你们玩",但""的方式是不被认同和接受的。

3.学习适应性:

现该生学习没有多大的进步,这是发展过程中的适应不良表现。这除了影响行为与人际协调外,还有对学习态度和方法等方面的影响。

目前,该生所面临的学习问题主要是如何调整好情绪,给予学习相应的注意力,提高上课效率,并且这也是促进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在行为上给予积极的建议与指导,两者结合才可




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2、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体会



这个暑假,在我老师的培训班帮忙,我还带了一个班,给他们进行英语辅导。刚好班上的小杨,是个游戏迷,平时老不交作业,经常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去补作业。虽然他学习不上劲,但对于电脑却表现得异常有热情,经常偷偷地跑出去玩游戏还将自己喜欢的游戏与同学分享,有时还向同学们炫耀他玩游戏技巧…… 分析:

了解这种情况之后,我先后研读了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知识,还请教各个前辈,还上网搜索一些相关的资料后来我明白了,其实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会玩游戏的孩子最可爱而作为“差生”的小杨之所以喜欢玩游戏,是为了逃避现实中老师的批评,他可以从游戏个虚拟的世界中找到成功的快乐。因此,在进行学生思想教育时,我们可以利用孩子爱玩游戏这一特性,让小杨同学从“爱玩”游戏转变为“会玩”游戏,更好地引导他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的对策:

1)成立游戏迷俱乐部,并且由小杨来当俱乐部的部长,指导并协调整个俱乐部工作的进行,并定期向我汇报工作。而部里的成员大部分是一些学习习惯不好、迷恋游戏的学生,他们的智商并不差,只要正确引导相信可以帮助他们变得“会玩”游戏,成为游戏的主人,同时不影响学习

2)成立机器人俱乐部,初衷是因为在教学中,我还发现一些成绩好的学生,也是十分爱游戏,我成立机器人俱乐部,指导他们玩虚拟机器人,由玩游戏变成自己开发小游戏。如游戏迷俱乐部的成员可以顺利通过考核则可以成为机器人俱乐部的成员,这样一来则可以达到兼容并蓄,大家一起进步,一起学习,其乐融融的效果。

3对于其他学生,采取限制时间等方法有效控制,防止他们沉迷游戏,在老师的推荐下,玩一些对学习、身心有益的小游戏

体会: 1 教育不能搞一刀切,要坚信教学的“有教无类”。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

的一份奇迹,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即使他们犯了错误,迷失了方向,只要你肯用心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耐心引导他们朝正确的方向上奔跑,给与他们热情与信心,相信在青春舞台上,他们会绽放属于他们的光彩,舞动他们的奇迹。

2 孩子是最可爱,最纯洁的。玩永远是他们的天性,不要用现实的条条框框来

抑制其天性的发展,应敏锐地捕捉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悉心培养,使之学习所好,快乐健康地成长。

3 作为一个施教者,应从容面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急,不能噪,应

深入了解,坚信没有调查则没有发言权,应对问题进行主客观评价,继而找准对策,沉着应付,不能体罚学生,要建立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开展一切工作。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Bu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