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教学案例

2023-05-09 06:45: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陈情表》教学案例》,欢迎阅读!
陈情,教学案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陈情表》教学案例

作者:张忠鑫

来源:《中学语文·语文论坛》2008年第08

教学目标]

1.声情并茂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与成语。 2.理解所陈之情,欣赏陈情艺术 3.品味真诚恳切的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北宋大文豪苏轼曾评论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今天,我们来学习千百年来写的至情至性第一文——李密的《陈情表》。 二、课文诵读,整体感知

1.听录音,标注字音,重点词语,(屏幕显示基础知识)。 2.自由朗读,初步感知文本以情见长的特点。 3.高声诵读,了解课本大概内容:苦情、孝情、忠情。 三、研读课文,质疑讨论,理清思路

1.①是谁陈情?②向谁陈情?③为何陈情?④陈什么情?⑤如何陈情?

回答:①李密。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②晋武帝。司马炎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为笼络人心,对蜀汉仕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③新晋拜臣郎中,除臣洗臣,郡县逼迫,州司临门,进退狼狈。④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⑤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李密为什么要先尽孝?

回答:①半岁父丧,四岁母嫁,祖母抚养;②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③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④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3.李密先尽孝后尽忠的理由是什么?

回答:①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②尽孝之时短,尽忠之日长;③卑恭谦逊,不矜名节,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4.忠孝矛盾为何最终能够化解?

回答:①先陈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祖孙特殊关系,作为依据;②再陈自己对新朝宠命的感激涕零之心,传达感恩尽忠之情;③抬出朝廷以孝治天下的大理作为说理依据;④表明自己无以言表的心迹,提出先尽孝后尽忠方案。 5.补充陈情效果。

天真至情的陈情打动了多疑的晋武帝,他览表后感叹道:士之有名,不虚然哉并收回成命,还赐予李密奴婢二人及赡养祖母的费用。 6.板书设计

???摇理??摇(1)不幸的家境未曾废离(2)两难的处境忠孝难全(3)不仕的理由恪尽孝道(4)两难的解决先孝后忠??摇四、课外拓展

有人说,是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等;也有人说,是封建糟粕,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为子纲等。你认为应该如何理解孝道?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有何意义?请根据自己的认识写一篇随笔 五、教学反思

1.要善于运用诵读法来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诵读是达成对话的一种有效途径,着意指导学生诵读,让学生亲近文本,感知语言魅力,是加深记忆和理解的有效途径。 2.教学内容要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真诚恳切,至性至理,以情动人是本文最大特点,也是提高学生情商的基础。学生平时习作,空话大话多,与人聊天,不着边际多,平时教学,就应因文制宜,一课一得,提高学生文学修养。

3.探究拓展,激发学生思维论辩兴趣。

平时教学,笔者普遍发现学生思维、论辩能力较差,尤其缺乏理性论辩意念。应通过有意识的拓展延伸,指导学生养成论辩兴趣,不断提升思维论辩水平,真正学以致用,寓教于乐。 ★个人简介:张忠鑫,湖北省咸宁市青龙山高中教师。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90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