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养生先养神-养生需要大智慧-中和者寿》,欢迎阅读!
养生先养神-养生需要大智慧-中和者寿
养生先养神 文/辛炎
不患失 每个人由于分工的不同,能力的大小,以及社会的需要,人事的变迁,人的一生境遇,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作为社会一分子,对于个人的地位的高低,荣誉的大小,报酬的多寡,享受的厚薄,如能泰然处之,怡然自得,则对养神十分有益。
寻寄托 《寿亲养老新书》说:“凡人平生为性,各有所嗜之事,见即喜之。”龚廷贤《寿世保元》中亦说:“诗书悦心,山林逸兴,可以延年。”提出发展兴趣爱好是消除孤僻郁闷的好办法。有好琴棋者,有好书画者,有好古玩者,有好花木者,各经嗜好寻求,自得其乐。充实的业余生活,精神有了寄托,能“乐以忘忧”,修身养性,全神延寿。闲暇之时,到大自然中去欣赏那飞瀑流泉、奇峰怪石、绿树修竹、芳草异香、虫吟鸟鸣……使人顿感心爽神怡。良好的心理影响生理,机体各种生命节律与自然相和谐,无形中提高了生命质量、生命的活力,对养神增寿颇为有益。 重养性 古代医家及养生家都强调“养生莫若养性”。养性,是指加强道德修养。晋代养生家葛洪云:“若德行不修,介长年累月方术,皆不得长生也。”唐代药王孙思邈也指出:“若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人们只要重视道德修养,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助人为乐,光明磊落,慈悲为怀,不生妒心。与人为善,心理自然处于愉悦平衡状态,身体机能必然和谐,即可内外不为邪所伤而无病。《内经》也提倡“恬淡虚
无”、“清心寡欲”。是说要排除一切杂念,使心地清纯如镜。要求人们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事理通达,心平气和,勿让杂念利欲劳心费神。只有做到清心寡欲,没有过多的贪求,才能减少“妄求”,不为身外之物扰动心神,以此而康泰延年。 养生需要大智慧 文/汪玉珍
中医养生博大精深,中医养生的精髓主要有以下几大原则: 1.中庸之道:中庸原意是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用于养生不外乎要求平衡适中,避免极端化、绝对化。如绿豆汤、茄子、柿子椒、白萝卜等本是好东西,可一些“伪大师”将其功用无限夸大,说其可替代药物行使治疗作用,这就成了十足的谬误。
2.天人合一:养生要符合自然规律,要与时令、环境、社会统一协调。如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黄帝内经》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以季节为例,人必须顺应四季的规律,应时而动,别跟自然规律“对着干”。如“春捂秋冻”、“冬吃萝卜夏吃姜”等。
3.力求简单:有人分析了近千名长寿老人的养生秘诀后,发现了共同的一点:简单。唯有简单才能长期坚持,最终获得高寿回报。可见,“大道至简”的人生哲学也适用于养生。难怪中医强调,抓住本质,化繁为简。
4.融于生活细节:一些人出门必坐车,上楼必乘电梯,却在下班后匆匆赶往健身房。只有平时将养生生活化,融于吃、喝、拉、撒、睡、行、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z8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