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散发一抹人性的光辉

2023-02-22 06:30: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让德育散发一抹人性的光辉》,欢迎阅读!
德育,光辉,散发,人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让德育散发一抹人性的光辉

作者:鲁明

来源:《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2年第10

环视当下的德育,由于人格环境的苍白、功利意识的喧嚣以及教育观念的陈旧,德育的翅膀愈加沉重,德育的理想愈加迷惘。蓦然回首,德育已离我们渐行渐远。 一、渴望回归到原点

学校要迎接市现代示范学校评审验收,照例,学校要把几个有名的调皮大王安排回家。我来到教室把小雷叫到外面告诉他明天学校里有重要领导来,你就在家里复习不要来学校了。”“老师,又让我回去,我不想回家,上次班里抽考也让我回家,爸爸打了我一顿,我一定听话,不惹你生气了!望着他近乎哀求的目光,我无言以对。验收顺利通过,老师们都松了一口气,非常开心,多少天的努力没有白费。然而对于我,小雷那近乎哀求的目光却长久地定格在脑海,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们的教育怎么了?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我们公然让学生众口一词说假话,为了应付抽考,我们让所谓的差生回家,而毫不顾忌他们内心强烈的感受,评优课上让排练多日的学生演绎一片虚假的繁荣。更为可怕的是,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成年人公然以为为了学校的声誉、为了学校的发展而堂而皇之进行着。法国大革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吉伦特党领导人之一罗兰夫人临终所说自由啊,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至今依然震耳发聩,环视当下又有多少世俗、虚伪和功利假借教育之名悄然而行。

当你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就要考虑事的本质,不要让功利之心和由此引起的担忧浮躁干扰你的行动,注重过程的风景而不必太在意结果的成败。德育止于净土,晶莹无尘,拒绝任何虚伪和敷衍,德育的方法也应是风吹草偃,踏雪无痕,然而,反观我们当下的德育,受到社会浮华、喧嚣的影响,德育已经不再是心灵的慰籍,有时我们以德育的名义让过多的铜臭和铁锈覆盖其上,当我们走得太远时,蓦然回首,却已忘记出发的目的。有谁可以拒绝世俗的羁绊?有谁可以如禅般菩提静坐、心怀苍生?我们的心灵不在飞翔,我们已离开原点渐行渐远。 二、应当存一丝敬畏

早晨,我刚到学校,学生一起围住我老师、老师,小岩又偷东西了。调查,小岩在夜间起床偷了同学50元钱,这已经是本学期的第三次了。中午放学后,我来到他的家,见到小岩的妈妈。老师,小岩是个聋哑孩子,你就再原谅他一次吧。望着他妈妈祈求的目光,我无言以对。由于孩子多有生理缺陷,家长有太多的负疚心理和补偿心理,他们唯恐学生在学校受屈,总是想尽一切办法给予照顾,平时衣服脏了家长拿回家洗,怕学校的饭菜不合口,隔三差五到学校送饭菜,孩子提出的要求尽管有些不合理,但往往以爱的名义不加拒绝。据调查,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由于担心学生的报复、家长的上访而对孩子的错误言行一味迁就,听之任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现实教育中,我们做了过多越俎代庖的事情,我们剥夺了孩子们辨析真伪的思考、承担责任的勇气,在一切为了孩子的口号下让孩子们孱弱不堪,让孩子迷失在过度的呵护中。台湾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指出:现代青少年表现出的一些问题,如,没有远大志向,浮躁、过度消费,享乐、拜金等具有世界共性,而大陆青年除了这些现代通病外,还因独生子女传统文化育儿观造成的高期待与高溺爱导致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狭隘、缺乏合作意识,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缺乏感恩和敬畏意识。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自然界遵循自己的法则才会有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勃勃气象,同样,孩子的成长也必须遵循其自有的规律。要知道,鼓励和惩戒是孩子成长之路上的两道靓丽的风景。敬畏情怀,教育不可或缺。 三、应当赋予人的尊严

今年的助残日我们收到不少企业捐助给孩子的衣物,为了彰显这些企业爱心助残的精神,照例我们请到电视台,全程录下捐赠的仪式。谁也没有想到仪式结束后,高年级的学生集体抗议:老师,下次不要再让我们上电视了,好像我们就是个弱者,只会向别人乞讨,我们一定会自强自立的。是啊,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些顽童已经变成具有自主意识的青年了,可是我们有谁能顾及到他们已经成长的自尊心理呢?

美国斯坦佛大学教育学教授诺丁斯倡导关怀伦理学,重视关怀者与被关怀者之间的关系,并特别关注被关怀者角色的主动性。她认为,关怀绝非完全取决于关怀一方的态度与目的,而必须考虑关怀者的关怀在被关怀者身上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所以这种关怀不是权威式、教训式或控制式,也不是恩惠式的,而是以建立和维持彼此关怀的关系为宗旨的,它以一种开放且诚恳的方式接纳他人,许可他人与自己建立关系的非选择性关怀(即平等关怀)。

反思我们的教育现实,单方面以权威自居、犒赏、炫徳式的关怀,所缺乏的正是关怀所具有的尊重、平等与对话的本质的。我们常常以关怀者自居,对被关怀者颐指气使,我们成年人往往以关怀的名义对孩子心灵施暴,以关怀的名义寄托我们卑微的功利之心,而这些所谓关怀无不是权威中心社会、民主低下的产物,它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时时质疑、甚至拒绝。 四、应当给孩子一丝心灵的慰籍

张小伟转到我们班不久,我就发觉他有些内向和自卑,平时总是不言不语静静地坐在座位上看着窗外,不爱运动,也没有朋友,特别是期中考试后,因没有考好而愈加自卑。有什么办法呢?元旦快到了,照例我们要举行庆祝活动,班里的几个文艺分子跃跃欲试,有的表演小品,有的表演舞蹈,节目最后要安排一个课本剧,其中有一个很简单的角色还没有物色到合适的人选,谁愿意扮演这个角色?几个学生举起了手,我看到张小伟迟疑地举了下手,又赶紧放了下去。你可以吗?我走到他面前,也许是我充满热切的目光感染了他,他郑重地点下头。那你就试试吧,这个角色很有意义,如果你能演好真了不起。由于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庆祝活动非常成功。在班会上我特意提到了张小伟:张小伟同学来到我们班不久,但是在这次活动中,他非常积极参与到集体活动之中,而且他表演得如此精彩,让我们以热烈的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声感谢小伟同学的努力。在大家赞许的目光中他自豪地笑了。这个角色真的很简单,但对一直很自卑的小伟而言,能够跨过这个并不太高的门槛,得到大家的认可是多么重要。看着他灿烂的笑容,我释然而悦,他重新拾起了金子般的自信。

柏格拉斯曾经做过一个作业表现与药品选择的实验,他先告诉受试者有红色和蓝色两种药丸,红色药丸可以增强能力,蓝色药丸则会降低自己的能力,然后请他们完成一项工作,实验结果发现:若是受试者被要求的是一个困难的工作,多数人会选择降低能力的蓝色药丸,若是简单的工作,多数人会选择红色药丸。这一反常的现象折射出人们的心理一般情况下不愿意接受失败的事实,所以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往往会故意设下一些障碍,如果成功了,表示自己能力很强,如果失败了,则会把失败的原因归结到障碍上,这就是柏格拉斯的陂足理论。在教学上利用这个理论故意降低门槛让学生稍做努力,即可达到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其克服困难的勇气,维持其可贵的自尊。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域理论认为,教师应设置恰当的高度,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实。让成功伴随着他们崎岖的求学之路,让欢笑陪伴他们风雨人生,这对于在今天依然处于应试教育重压下的孩子,不正是他们所渴望的素质教育理想天国的一抹曙光吗?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Av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