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欢迎阅读!
![合作办学,党建工作,中外,实践,思考](/static/wddqxz/img/rand/big_3.jpg)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大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旨在当前形势下,站在新的高度认识并高度重视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战略地位,在实践中思考和分析高校基层党组织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党建;学生党支部;中外合作办学;党性修养;思想多元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和要求。国际合作办学是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方面,可以提升学校层次,给学生提供接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机会,有利于形成开放、包容的教学理念和国际化的视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的新的教学模式给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大学生带来中西方价值观的双重影响。一方面,国际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开拓了大学生的眼界,使他们以中华民族素有的厚德载物精神去汲取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另一方面,多元文化的冲击,会使一些大学生有共产主义理想淡化、人生信仰与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特点。面对西方价值观的双重影响和价值取向多元化倾向等因素对高校党建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校党建工作者只有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的重要性、紧迫性,在实践中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切实有效做好作为合作办学专业的大学生党建工作。
1 当前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大学生党建工作的优势与成效 1.1 学生党支部的组织结构、制度建设日益完善
学校根据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要求,高校从组织结构、政策激励、资源配备上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为大学生党建工作创造了条件;健全和完善了两级学院党组织目标管理和责任考核体系;推进了学生党支部联系大学生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形成发挥其高校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机制。
1.2 推行发展党员公示制,增强学生党建工作的透明度 探索学生党员入党前公示制度,在原先公开发展对象、公开发展程序的基础上,实施学生党员公开答辩制度。入党前的“公开答辩”环节的实施,加强了对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的全面性、工作的规范性,提高了群众对党建工作的认同度和对学生党员的满意度,同时也促使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自觉地接受群众监督、自觉提升党性修养。
1.3 党员发展工作质量兼顾、大学生党员比例稳中有升
相关调研数据显示,上海普通高校毕业生学生党员的比例从2002年的5%逐年上升至2011年10%左右。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能够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认可;在对毕业生用人单位的抽样问卷统计数据也显示,毕业生学生党员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优势,其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是各企事业单位看重学生党员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党员占学生总数的比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保持稳中有升和均衡发展的态势,这是各级高校党建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也表明高校培养和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目标明确、措施到位,成效显著。
2 当前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从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近十年,笔者从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大学生党建工作实际中提出高校党建工作出现的一些问题及难点:
2.1 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够纯正,存在功利性
在对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大学生入党动机的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多项选择题中,认为:“能提高自我修养”占73%;“为人民服务”占57%;“入党光荣”占45%;“具有择业优势”占33%;“愿意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占35%;“有利可图”占1.7%。由于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入党动机呈现理性、务实和多元化的趋势。
2.2 学生党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有待于提高
党的理论知识学习是共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任务,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一个重要保证。刘少奇同志曾指出“一个共产党员如果不够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如果不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自己思想行动,他要在一切革命斗争中坚持无产阶级的立场,体现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这也是不可能的。” 无论是对一个党还是一个党员来说,理论成熟是政治成熟的基础。部分学生对政治理论学习的自觉性不强,以至于对党的理论知识的了解非常贫乏:发现个别学生党员讲不全“三个代表”的具体涵义;有些学生党员对最基本的党的理论知识不甚了解;少数学生党员不关心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形势。
2.3 学生党员入党前的培养教育和入党后的再教育不和谐
在学生党员的发展和培养中存在“重入党前培养,轻入党后再教育”的现象。在发展前,学生党支部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各个环节的考察和教育,对入党后的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不够重视。相对于现代信息社会的特点和敏于纳新的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学生党员发展模式不能完全与之相适应:内容上,重视政治信仰、世界观的教育,忽视科学素质、道德素质、法制意识的培养,强化党章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现实个案分析与现代信息的运用,“知”而忘“行”;在教育形式上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引导和培养缺乏生动性和艺术性。
3 在实践中思考,切实提高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党建工作的质量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院系的学生党建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存在的问题,积极实践、交流和研究,努力探索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和手段。
3.1 建立全方位、主体动态的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培养体系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大学生党建工要树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理念:入党动机纯正、工作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是党支部开展工作的重要对象,那些思想素质好、专业素质硬而没有表达入党愿望的学生同样是党支部工作的对象,党支部工作的主动性更要在这些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全方位育人的工作理念还包括将任课教师、同学、党员和群众一起纳入到学生党建的系统工程中来,分批分层次地发展学生党员。根据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学习特点,透过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所在中外合作办学环境中广大师生的视角去观察考核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在实践中构建工作主体动态、考察全面准确的学生党员发展体系。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0M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