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2022-08-11 02:32: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心得体会
学习“刘彭芝-----创办具有中国特色

的未来教育心得体会



张庆芳



学习了刘彭芝同志的文章----创办具有中国特色的未来教育之后心中感慨万千,特别是对其中“第一大点‘回到教育的本真’”有了这样一个体会:

看完“回到教育的本真”不由得让我想到了之前观看的电影----《三个白痴》故事讲了一个很有个性的学生兰乔在学校的经历,恶搞学长,讽刺老师的古板,帮助同学,和严厉而霸道的校长对着干,热爱知识,热爱生活,能在生活中运用那些知识,喜欢上校长的女儿,后来去偏僻的地方教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兰乔无疑是一个“问题学生”在我们看来。可这个“问题学生”为什么会成为一个蜚声印度、有400发明专利的大科学家呢?这不得不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我们要知道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这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工程。如果在这个工程中出现差错,那就是最严重的罪行。人类最值得珍惜的就是生命,而人生最可贵的就是灵魂和尊严。国家的责任在于保证生命的必要条件之外,能够保全人的灵魂的尊严,以及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才干


来生存、生活,以完成自己的生命。而教育的天职则在于使人认识到生命的神圣,灵魂的崇高,以及尊严的可贵,当然,还要让人认识的自己的兴趣和才能所在,并培育这种才能,以成就建立在这种才能基础上的事业,达到生命的完满。

其次,我们应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陶行知先生认为:中国教育的一个普通的误解是以为:用嘴讲便是教,用耳听便是学,用手干便是做。这样不但是误解了做,也误解了学与教了。我们主张教学是一件事的三方面:对事说是做;对自己的进步说是学,对别人的影响说是教。现在的教师确实辛苦,很早来,很晚才离校,连中午学生休息的时间也不放过,整天嗓子都讲嘶哑了。成绩固然是上去了,但有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吗?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吗?在我看来,目前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无异于戴着脚镣手铐跳舞――难受。说得过激一点就是教师在跳独舞,很少关注学生的成长。在唯成绩论这根大棒面前,作为一线教师真的有些无可奈何,评优选先、评职进级,哪一样不是很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然而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我个人认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牢牢把握住学生终生发展这一观念,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善于总结自己教育的得失,更要守住自己那颗宁静的心。

最后,我们觉得家长也应该进行教育反思《中国教育报》曾刋发了《起跑线之争是对生活价值的误读》一文。天下父母,谁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或许是两千多年封建思想对我们进行了洗脑。加之在当代“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推波助澜下,为了让孩子上名牌幼儿园,名牌小学,名牌中学,重点大学。父母给孩子制定了一个伟大而又令自己兴奋的目标——让孩子出类拔萃,出人头地。并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坚定不移地实施,一家人省吃俭用想方设法甚至是砸锅卖铁也心甘情愿,义无反顾,


努力为孩子的成功铺就一条“天路”但结果呢?几家欢喜万家泪。看来当父母的真的喜欢并且乐意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傻子,并以此为乐,以此为荣。孩子应该有属于他自己的生活,他也渴望快乐自由。放手让孩子自己走吧,纵是有些不大放心,大不了远远地跟在他后面,当他走错路时及时出现并指明方向就行了,可别再牵着他甚至抱着他走了!毕竟我们没有那么精力和时间陪伴孩子走完他们的人生。

教育的改革是一个艰难而又漫长的工程,那就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让教育回归本真,给孩子们创设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rm.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