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社交恐惧症心理治疗分析16例

2022-08-09 12:52:4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学生社交恐惧症心理治疗分析16例》,欢迎阅读!
心理治疗,恐惧症,社交,中学生,分析


中学生社交恐惧症心理治疗分析16

目的:分析研究中学生社交恐惧症心理治疗的方法效果。方法:选取16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9例,女性7例,患者年龄在13岁至18岁之间不等,给予患者小剂量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家庭治疗与学校治疗相配合的心理治疗方式,对患者的社交恐惧症进行治疗改善,分析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6例社交恐惧症中学生患者在经过一段时期的治疗后,12例社交恐惧症患者的病症痊愈,3例社交恐惧症患者的病症得到改善,1例患者的病症治疗无效。结论:合理的心理治疗是帮助社交恐惧症患者实现病症恢复与改善的有效措施,在临床中值得进行借鉴和参考应用

标签:中学生 社交恐惧症 心理治疗 方法措施 效果 分析研究

社交恐惧症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在社交活动中没有自信或者是对社交活动感到恐惧,存在有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等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不良作用和影响的情况表现。通常情况下,上述情况对于人所产生的作用影响多数是暂时性的,一旦发展到影响人的正常工作与生活等,在临床中就被称为社交恐惧症。于中学生来讲,其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社交恐惧症主要为对于陌生环境以及新环境容易产生焦虑或者是恐惧等心情,严重情况下甚至产生回避行为。下文将通过选取16例中学生社交恐惧症患者,对其心理治疗措施以及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和借鉴。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某医院自20131月至201412月收治的16例中学生社交恐惧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9例,女性7例,患者年齡在13岁至18岁之间不等,在对于患者病症资料统计中显示,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家对于社交恐惧症的3级诊断标准,并且在所有社交恐惧症患者中,有9例患者为独生子女,1例患者为农村户籍,3例患者是单亲家庭患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不愿意和陌生人交流,日常学生与生活中话语比较少,对周围的事情与人物变化比较敏感。睡眠质量差,平时的学习成绩好但是比较惧怕考试此外,在对于患者家庭情况调查中显示,16例社交恐惧症患者中3例患者属于单亲家庭,并且有11例患者成长于父母争吵不断的环境中,3例患者的表示父母对于自己的学习要求相当严格,对于患者社交恐惧病症的产生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



1.2 方法

在对于社交恐惧症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中主要以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药物治疗主要以小剂量的抗焦虑和抗抑郁药物为主,按照患者病情给予适量的控制和治疗。其次,心理治疗主要以家庭与学校相联合的治疗为主,家庭成员通过对于自己责任义务的反思以及换位思考、建立有效沟通等方式,助改善患者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促使学生性格的改善变化,从而改善学生的社交恐惧症;学校在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治疗中配合学生的治疗为学生创造相应的社交




活动环境,帮助学生改善社交活动中的恐惧、焦虑与紧张等不良情绪。



2、结果

通过对于学生进行上述治疗后,患者的病症均得到了一定的恢复控制。其中,12例社交恐惧症患者的病症痊愈,3例社交恐惧症患者的病症得到改善,1例患者的病症治疗无效,患者的病症治疗有效率约为93%



3、讨论

在临床研究中显示,社交恐惧症作为一种心理性疾病,通常与患者的心理发育以及生活环境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学生健康心理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对于中学生来讲,在一个良好和谐的家庭中生活学习家长关心孩子学习成长,适时给与温暖和关怀,对于患者来讲极为关键和重要。相反,如果孩子的生活成长环境充满敌意、缺乏温暖,就容易导致孩子在环境应对中产生一些不良或者是过激性防御方式,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从而导致孩子产生社交恐惧症等心理疾病。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学生受到自身自尊意识的影响,对于自身的言行举止十分在意,渴望实现自身的价值,并得到他人的认同,为此会导致患者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产生激烈的心理冲突,进而产生不良心理变化和反应,导致各种心理性疾病发生。此外,在上述的社交恐惧症原因中,由于家庭环境作用影响产生的社会恐惧症最为突出,并且家庭环境也是导致患者社会恐惧症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家庭环境等一系列因素容易造成患者情感缺失,情感缺失又是导致心理问题产生的关键因素。总之,针对上述的中学生社交恐惧症原因,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注意建立与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共同帮助实现患者病症的改善治疗。上文中,16例中学生社交恐惧症患者在接受药物和心理治疗后,患者的病症改善与恢复效果均比较好。其中,以家庭为主的心理治疗中,通过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共同作用,在实现家长与孩子日常沟通联系加强的情况下,帮助改善孩子的心理状态,从而实现患者病症的控制治疗,使患者能够以平稳的心态面对各种社交活动,正常的参与到学习和生活中。



总之,社交恐惧症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性疾病,对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存在着极大的不利作用和影响,结合学生病症特征开展相应的心理治疗是实现学生病症恢复的有效方式,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志文,禚传君.社交恐怖障碍患者酒精依赖共病机制研究[J].中国民康医.20125.



[2]姜山,王洪礼,袁宜.试论面众恐惧与心理健康素质、积极社交能力的关[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3]赵向霞,全开凤,袁宜,王洪礼.试论防范面众恐惧、增强积极社交能力与面众成功[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34.






穆诺 1980911 浙江宁波 汉族 中学二级教师 大学本科 方向: 心理健康教育 单位:山东省青岛第三十九中学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d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