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教学大纲

2022-10-19 08:51:3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毕业论文》教学大纲》,欢迎阅读!
教学大纲,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教学大纲

Graduation Dissertation



课程编码: 27A20804 课程类别: 集中实践课程 学分: 16.0 计划学时: 16 课程属性:毕业论文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

教学目的与任务

毕业论文是生物技术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检验,锻炼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资料整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它对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保证学生能成为生物技术方向从事研究开发、管理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基本要求

1.明确毕业论文的目的和意义,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勤于实践,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书规定的学习任务。

2尊重指导教师,虚心接受指导教师及有关人员的指导和检查,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毕业论文进度情况。 3.独立完成毕业论文任务书规定的任务,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不抄袭他人成果。

4.在指定的地点进行毕业论文,注意保持学习场所的整洁卫生。

5.毕业论文期间,请假需征得指导教师同意,否则,作旷课处理(旷课一天按6课时计)。请假超过毕业设计全过程1/3时间者、擅自离开学校或请假逾期累计旷课30课时以上者,取消答辩资格,成绩按不及格处理,跟随下一届重做毕业论文。

6.节约材料,爱护仪器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有关规章制度。为确保安全,离开工作现场时必须及时切断电源、水源并关窗锁门。如发生事故,要追究责任。 7.毕业论文中的全部图、文,必须符合本专业统一的规范要求。

8.毕业设计(论文)结束时,学生应将毕业论文装订成册,连同其附件、毕业论文任务书等资料袋,送交指导教师审阅、归档。

教学内容、方式及过程安排

项目一:毕业论文选题 建议周数: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师申报毕业论文题目,教学系审核,教师、学生双选,教学系汇总题目双选信息

报学院教务科,学院审核。审核通过后,完成毕业论文任务书。

[ ] 分散

[场所及条件要求] 具有基本的生物技术实验室,具有完成所选题目的整套实验设备与场地 [ ] 认真规范完成毕业论文任务书

[ ] 教师指导下完成,每个学生选择一个题目。

项目二:毕业论文开题 建议周数:1


[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如何查阅文献,阅读专业英语文献,具备拟定设计总体方案的能力 [ ] 分散

[场所及条件要求] 具有基本的生物技术实验室,具有完成所选题目的整套实验设备与场地 [ ] 完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完成外文资料翻译工作 [ ] 严格按照格式要求书写开题报告、外文资料翻译

项目三:毕业论文实验内容开展 建议周数:5 [教学目的与要求]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综合运

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分散

[场所及条件要求] 具有基本的生物技术实验室,具有完成所选题目的整套实验设备与场地 [ ] 完成中期检查报告

[ ] 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定;按照格式要求书写中期检查报告

项目四:毕业论文实验内容完结 建议周数:5 [教学目的与要求]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学

生良好的工作责任心、事业心和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实验研究工作计划和组织能力;学习如何规范地撰写科技论文和技术报告,具备构建论文框架的基本能力

[ ] 分散

[场所及条件要求] 具有基本的生物技术实验室,具有完成所选题目的整套实验设备与场地 [ ]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的书写

[ ] 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定;严格按照格式要求书写毕业论文,严格按照指导老

师的批改意见限期改正;严禁抄袭(复制)他人成果

项目五:论文答辩 建议周数:2 [教学目的与要求]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 ] 分散

[场所及条件要求] 具有基本的生物技术实验室,具有完成所选题目的整套实验设备与场地 [ ] 认真完成毕业论文终稿的修改

[ ] 严格按照格式要求书写毕业论文,并由由各系组织,学院监督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评选校级优秀论文

项目六:论文答辩 建议周数:1 [教学目的与要求]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毕业论文及附件的规范整理 [ ] 分散

[场所及条件要求] 具有基本的生物技术实验室,具有完成所选题目的整套实验设备与场地 [ ] 认真完整的进行毕业论文及附件的整理 [ ] 严格按照格式要求整理毕业论文及附件

成绩考核与评定

考核主要针对学生的毕业论文完成和答辩情况,由指导教师、论文评阅教师、论文答辩小组共同评

定。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xg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