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及教师专业化发展

2022-11-13 11:32:4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及教师专业化发展》,欢迎阅读!
教师,职业生涯,专业化,规划,发展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及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教育变革下教师的困惑与倦怠

1.教育变革在促动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加速了教师的专业认同危机,主要表现为教师自我的迷失、对专业技能的迷茫和焦虑、教学中的角色冲突与模糊、对专业发展前景的惶恐。

不断翻新的教育教学改革方案和由此带来的复杂、琐碎的教学任务正在日益挤占教师个人的生存空间,教师迷失在日益工厂化和程序化的教学中。课程改革以后,涌现出许多新的教育教学观点和教学理论建立在这些观点和理论基础上的教师专业知识和水平结构表现出极其多元化的理解,造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的艰难和迷茫。教师既无法判断自身教学设计教学策略选择的优劣,又难以对同行的教学做出令人信服的评价。角色冲突导致教师对专业身份理解的分裂,并不断模糊教师的角色理解和角色扮演,过去在学生面前镇定自若的教师一下子变得惶恐不安和措手不及了。

2.国外研究资料表明,职业倦怠现象最易在助人职业中产生。教师职业是典型的助人职业,是一个压力来源较多、压力强度较大的职业,因而在教师群体中极易产生职业倦怠现象。职业倦怠是一个综合征候群,一般把它看做是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时,所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许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个人背景因素。国外多项研究表明,个人背景因素中的多项变量都与教师职业倦怠的发生存有着联系,包括年龄、学历等。有研究发现,年轻教师比年长教师表现出更高水平的情绪衰竭,高学历者的倦怠状况更严重,但性别研究无定论。

2工作压力。产生倦怠的主要压力源包括:缺乏主管支持、缺乏家长和团队支持、工作负荷大、学生的低学习动机和纪律问题。这些研究表明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是教师职业倦怠的显著影响因素。

3自我效能感。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对倦怠水平有预计作用。低自我效能感的教师比高自我效能感的教师职业倦怠更严重。班杜拉则认为自我效能感是倦怠的中心调节变量。 4组织公平。组织公平是指个体或团体对组织对待他们的公平性直觉知觉。报酬公平性、丧失对工作的控制、角色冲突与模糊、缺乏支持等组织因素都被认为是倦怠产生的重要决定条件。研究显示,程序公平性和分配的公平性与职业倦怠有中等水准的相关。

5社会支持。多项研究表明,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在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上,当前学术界的观点还不统一。 以上是西方教师职业倦怠近几年主要的实证研究我认为,上述研究无论是从工作压力、组织公平、社会支持等外部因素分析,还是从个人背景因素及自我能感等教师角度来分析,都没有能够真正站在一个教师的立场上来看待教师职业倦怠现象。

二、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教育变革要高度注重教师作为主体性的存有,要更多注重作为“人”的教师的主体需要,不但要向教师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还要为教师个体的成长创造条件。

2.重视个体实践性知识在教师专业中的价值。教师专业的最主要特征之一就是


实践性强,因而个体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专业认同的形成实际上是教师个人实践知识和教师群体共有知识不断整合的过程。我们必须注重教师知识的实践性和建构性,注重教师知识产生的经验情境。

3.做好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说教师从自身优势和特点出发,根据时代、社会的要求和所在学校的共同愿景而做出的能够促动教师有计划地可不断发展的预期性、系统性的自我设计和安排。这就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育行政、教师培训部门、学校一定要充分理解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其次,教育行政教育培训部门、学校一定要把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列入自己的议事日程,尽快出台相对应的政策、措施。

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反思有利于教师完善自我健全人格。不断反思的教师必然是终身学习型的教师。在不断反思学习中,教师不但会积累丰富的教学识,增加无穷的教育智慧,而且能扩大视野,开拓思想,使自己的人生观和人格升华到更高的境界,进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mw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