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激发兴趣 建构支架——以绘本故事为脚手架的英语口语教学》,欢迎阅读!
激发兴趣 建构支架——以绘本故事为脚手架的英语口语教学
作者:蒋丽琴
来源:《新教育(中旬)》 2021年第5期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 蒋丽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当他们对知识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好像装了马达,元气满满,自然也就有了学习与探究的动力和热情。在实际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打破“哑巴”的尴尬局面,让学生们尽可能地开口说,是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突破口。而英语绘本充满童真童趣、故事生动、语言简单,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心理特征,既符合学生们的心意,又适应了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的需要,可谓珠联璧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托趣味化、情境化的英语绘本,打开英语教学的另一扇窗口,引发学生新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故事的世界里,尽情地表达。
一、激发兴趣,在语境中感知
学英语,首先要有兴趣,教师要先播撒兴趣的种子,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供出“种子”生根发芽所需要的“阳光、雨露、土壤”,让学生的兴趣在课堂里“生机勃勃”。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植,首先让学生有学习、有表达的兴趣,然后在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的交流与互动中来,让“说”在课堂里变得自然。那么,在绘本故事实践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绘本生动形象的绘图,以色彩、形象、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故事语境,帮助学生在语境中自然地对故事产生好奇,产生阅读的兴趣,丰富学生对故事的整体感知。
如在教学《Food for Zebras》这个绘本故事时,笔者考虑到学生对于科普类的绘本故事,接触比较少,阅读起来的过程中,可能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创设性地将绘本阅读与科普频道的动物世界整合在一起,以动画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斑马迁徙的壮观场面,感受这个迁徙过程中的危险与艰辛,以此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了图片环游法,引导学生聚焦封面,引导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获取图片信息。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深度挖掘图片,“What can you see from the cover?Where is the zebra?What is the zebra doing ?Can the zebra eat food?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picture?”在过程中,笔者引导以问题引发学生讨论,从封面中尽可能地获得故事信息。随后,笔者引导学生围绕“DANGERS”这个关键词,引导学生帮助斑马找出迁徙路上可能遇到的危险,以此参与到斑马的迁徙活动中,实现以交互性的讨论推进学生的学习。
二、文本重构,在表达中理解
绘本故事篇幅较长,在容量有限的英语课堂中,教师要如何最大限度地呈现故事,引导学生去理解故事,获得美好的阅读体验呢?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根据单元整体以及主题,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精准定位绘本故事的教学目标,开展或者指向学生思维发展,或者指向学生文化体验,或者指向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或者指向学生的口语实践,我们要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在指向口语交际的绘本阅读实践中,教师可以采用文本重构的方式,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巧妙地故事转化为对话,以对话的形式,推动学生们的个性演绎,鼓励学生们在对话的过程中,走进故事、理解故事。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nm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