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论文》,欢迎阅读!

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论文
摘 要:化学概念是人们对物质发生变化本质属性的认识,根据概念描述的对象,可分为验证性和非验证性两种,据此,概念教学可采取两种不同的途径,即发现式和接受式。 关键词:化学概念 形成 发展
化学概念是人们对物质发生变化本质属性的认识。只有理解、掌握了化学概念,才能牢固、系统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而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所以,化学基本概念一直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中心内容和重点内容。
由于概念本身属性和各种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所有概念用同一方法。根据概念描述的对象,可分为验证性和非验证性两种,据此,概念教学可采取两种不同的途径。
第一种途径,可采用发现式教学为主的策略。
根据化学教材的具体内容,编拟出有序的和关键的问题,再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动手实验,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对新感知的现象进行分析,将现象中的主要的、本质的、同一属性的抽象概括,形成概念,这种途径是通过实践探索来实现的,即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来形成概念的过程。如强弱电解质、原电池、电解池等概念的形成是采用这种途径。采用这种途径使学生既练就了化学实验的技巧,又帮助学生形成了概念。
第二种途径,即接受式教学模式。
有些化学概念出于概念本身的特征和内容,不能用直观的实验教学来完成,这种概念抽象,可以采用教师讲述课文、恰当运用图表、模型、多媒体,或对事物现象口语描述,或利用表象(记忆表象、想象表象)判断推导新的知识,从而达到揭示概念的内涵本质,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这类概念。讲授时尽量结合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加以迁移。这样,既知概念间联系,又知概念间区别;既知共同的特征,又知本质的属性。以免使学生对概念混淆不清,含糊其词。这里不是从生动的直观开始,学生没有对客体直接的感受,而主要是听教师的语言的描述和讲解,或引导学生判断推理形成概念。这样的事例在教学中很多,如原子及原子组成,分子和分子的形成等概念。
以上方法不是绝对独立的,有时是二者交叉运用才能达到建立概念的目标。或者采用其他的方法,但要明确不是为方法而方法,关键是如何才能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概念的框架。 在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概念的形成具有时间性的特点,它不是停留不前的,随着学生知识的增长与深化,学生的化学概念也是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 例如,“氧化——还原”概念的教学,是在学习氧气性质的时候,学习了解了什么是氧化反应,学习氢气性质的时候,学习了解什么是还原反应,等到学习了原子结构、核外电子的排布、分子的形成和化合价以后,学生才有可能从电子转移的观点建立起“氧——还”概念。学习了有机化学以后,知道了加氢去氢反应也属氧还反应,此时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又进一步理解了“氧——还”概念。因此教师在课时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pF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