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的词在词史上的贡献

2022-11-13 20:04:5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李煜的词在词史上的贡献》,欢迎阅读!
李煜,贡献,史上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李煜的词在词史上的贡献

作者:彭绍凤

来源:《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13年第02

清代词人纳兰性德说: 花间之词如古玉器, 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嫌尤其美(《绿水亭杂识》)。另外、王国维也认为词之最工者当首推后主南宋诸公不与焉(《人间词话册稿》)。的确,李煜词不仅继承了前人的风格和成就,融入了自身的经历和艺术创作和开拓,还影响了秦观、李清照这些颇具成就的婉约派词人,同时也启发了苏轼、辛弃疾那样的豪放大家,以后受其影响者也不乏其人,时至今日依然有它特有的魅力。 对于李煜的词在词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历史上有着不同的说法。清代谭献在《词辨》中说后主词,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王鹏远《半塘老人遗稿》说李词以为词中之帝,当之无愧色矣。但也有的贬他在温韦之下,如陈廷焯说:后主词思路凄婉,词场本色,但不及飞卿之厚。本文从历史的发展观点来看,认为明代胡应麟的评价较为客观:李词清丽而不浮靡,语言明快,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用情真挚,亡国之后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越过晚唐五代的词,成为宋词的开山,在词史上有杰出成就。诚如王国维所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1.转变了自五代以来浓艳雕饰的词风,架起了五代词与宋词间的桥梁

李煜的词早期多是帝王奢侈淫乐生活的写照。但是和《花间集》中的词作相比,艺术却已见不凡。内容和题材上虽然和陈后主的宫体诗《玉树后庭花》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给人不一样的感觉,李煜的词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流畅,流丽如珠;词中形象生动传神,栩栩如生;感情真挚率真甚至有点放纵的倾向。全然不像花间词浓艳香软、矫情伪饰。李煜之前的词人们多极力追求华丽香艳的词句,这种倾向主要以温庭筠为代表,他的词多给读者一种充满典雅的贵气和庸俗的脂粉气的感受。五代的词, 大都继承了温庭筠这一风格。晚唐以后的一、二百年间, 文人词都有一个浮华空洞的毛病,逐渐向涂饰、雕琢的方向发展。色彩浓郁、语言华丽的雕琢之风便愈演愈烈, 直到李煜,才逐渐的扭转了这一词风。特别是李煜后半生的词, 晚唐五代的其他文人词有着很大的差别, 他善于锤炼词的语言, 使得所塑造的对象形象鲜明, 整首词结构缜密, 呈现出一种惊人的表现力,最为突出的是脱去了脂粉气, 去掉了绮靡风,用朴素自然的语言真实而深刻地表现那最普遍最抽象的离愁别恨的情感, 把那些难以表达的情绪, 写得形象生动, 可观可感,甚至可以触摸。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清平乐》别来春半, 触目愁肠断。在这些词里, 作者把对故国的思念, 用感人的抒情词句来表达, 同时, 也用非常具有诗意的形象比喻以及艺术概括极强的形式来拓展意境。如以一江春水来比喻无尽的哀愁, 春草来比喻愁恨的繁多不断, 写得形象而且具体。李煜的词扭转了晚唐以来涂饰、雕琢的词风, 扩大了词的艺术境界, 创造了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艺术效果, 把词引向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宋词的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对后来以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运用白描,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有创新之绩

白描这一艺术手法的运用在当时来说是一个大胆的创新。五代的词在语言上华丽雍容,雕琢修饰的艺术手法更是随处可见,而李煜的词则在艺术手法上退去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采用白描的手法。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中充满着无穷无尽的难以排解的悲愁。细读李煜这时期的词作,可以看到,他把亡国之痛直接写在词里,采用白描的手法,准确而深刻地表达了自己的悲痛心绪。这就改变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人通过妇女形象的描绘,无意流露或曲折表达自己心情的手法,而直接在词里倾泻自己的家国沦亡之苦痛。

3.李煜词对词的发展在题材上有开拓之功,摆脱了晚唐以来文人词专写女人、相思之类的窠臼, 开创了词作内容的新境界,使词由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晚唐时期,文人开始把词当做游戏之作,其作用仅限于饮席应歌,乐筵按曲,扮演的是伶工之词的角色。说到它们的抒情,十有八九是歌咏妓女之情,外表涂饰金粉,而内心贫乏。李煜前期的词也未摆脱燕钗蝉鬓,但是在亡国之后,他的词作洗净了宫体的繁华和浓艳,转而用词来写他的自身经历和生活实感,多写对家国的感慨、亡国的悲苦和世事沧桑的人生感悟,于是把词引入到关心国家命运和歌咏人生变化的正途上来。正因如此,才使得词和诗殊途同归,才有了日后出现苏轼、辛弃疾等这类词作大家的可能。在变伶工之词士大夫之词的过程中,李煜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李煜词只有短短的几十首, 但篇篇好句,他不用典故, 而用白描, 感情真挚, 感人至深。为两宋词的繁荣发展开辟了道路,对后来苏轼、辛弃疾浑然一体,气象博大的豪放词风;晏殊、欧阳修、李清照等出语明净、宛然天成的特色,都或多或少地产生了一些影响。为中国词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历史上多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 没有多大分量, 但是, 如果缺一个后主, 则中国文学史将成什么样子?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7w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