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班主任培训:班级管理的基本内容》,欢迎阅读!
班级管理的基本内容
班主任首先是教育者。这是班主任教育劳动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因为,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未成年人,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履行组织、教育、管理班级的职责,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这个意义上,班级管理与行政机关、工矿企业或军队的管理者不能同日而语。如对于未成年人,班级环境是“准社会”,不是社会。因此,同样是惩罚,对失误的员工可以罚款,对犯错的学生则要耐心教育;同样是名次竞争,企业可以搞末位淘汰,但对后进学生,班主任要特别呵护,精心做好转化工作;同样是集体活动,与成人相比,学生更需要教师指导、帮助和监护。归根结底,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精神的交往,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德、智、体、美、劳健康成长,使其成为有良好个性、健全发展的社会公民。
班级管理指班主任带领全班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组织、协调、利用、控制各种教育资源,以促进班级学生发挥潜能、全面发展的社会实践过程,具有维持良好的班级秩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自治能力、增进师生情感交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功能。
1.班级组织管理
首先,班主任要带领全班同学建立健全班级内部的学生正式群体:班委会、少先队中队会、团支部或党支部,完善其工作机制,划分若干学生小组并产生小组长;其次,确立班级近期、中期和长期奋斗目标;再次,确定班级日常事务的计划与管理,如升旗仪式,学生值周,计划总结(包括周、月、学期、学年工作计划、班级各项总结等),班级评价(奖励惩罚、表扬批评、综合评价等),班级日志和班史的撰写等。
2.班级制度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健全班级制度、加强科学管理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班主任要组织全班学生学习校纪、校规并制定班级行为规范,如组织纪律(考勤措施)、生活管理(公物管理、班费使用、卫生值日)、教室规则、板报宣传、座位编排与轮换等,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意识。
3.班级教学管理
1
赫尔巴特指出:“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
教学都是不可能的。”因此,作为班主任,第一,要明确班级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基本任务,即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在职责的范围内,协调并调控相关的教学活动,诸如课程时间的调配,教学进度的快慢,教学内容的深浅以及作业数量的多少等。第二,建立并维护班级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使班级教学工作正常运转。第三,端正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使之乐学、会学并学会。第四,完善班级教学活动的管理机制,即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任课教师队伍;以班长、学习委员、课代表为主体的沟通系统;以学习小组长为核心的执行系统。
4.班级活动管理
班级活动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手段,一般包括班会(例会、班务会、主题班会);课外活动(文体活动、卫生教育、科技教育、假期生活、社会实践);团队活动(少先队、共青团活动)。这些活动常常是交叉进行的,难分彼此。无论如何,班级活动管理都要以人为本,制订科学合理的计划,形式和内容要丰富多彩,充分体现教育性的原则,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5.班级思想品德教育管理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班级全部教育工作的基础。第一,班主任要高度重视德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以德育为导向,发挥其动力和保证作用并努力落实德育目标。第二,要根据德育目标的要求,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创造性地设计班级德育活动,力求班级活动、团队活动的设计序列化、开展层次化、形式多样化、学生主体化,寓教于乐,与时俱进。第三,认真抓好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是班级常规管理的基础,也是对学生进行基本伦理道德教育和基础文明行为的训练,是学生成长为合格公民的必由之路。第四,积极优化班级的德育环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将家庭、社会和班级内部的各种德育资源凝聚一体,促使学生在良好的集体氛围中健康成长。
上述种种,足见班级管理工作的细小、繁杂和班主任责任的重大。班主任的光荣与梦想正是从每一天的平凡工作中体现的。正是这些纷繁琐碎的工作,考验着班主任的工作智慧,体现着班主任工作的价值。而班主任的素质则是班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on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