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学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认识厘米》是在学生“认识线段”的基础上教学的,这是学生认识的第一个长度单位。也是今后学习“米、分米、毫米、千米”等其他长度单位的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本课教学建议是: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3.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用厘米进行测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而清晰的1厘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为认识几厘米和用厘米作单位进行具体的测量和估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巧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果把一堂课比作一首优美的曲子,那么情境的创设好比其中美妙的和弦。在导入环节,我选用了当下流行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人物背景作为教学材料,出示“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灰太狼”卡通形象,以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学习。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长的课桌边,三只小羊测量得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思考探究,总结得出选用统一的测量工具和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紧接着用灰太狼施魔法使尺上的东西消失,调动小朋友乐于帮助喜羊羊找东西的爱心,从而引入新授部分的教学。
二、巧设活动,多种感官体悟新知。
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知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观经验,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和迁移。在认识厘米之前,我先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找一找”等活动认识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直尺。当学生对直尺上的刻度线、数字和长度单位厘米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后,在此基
础上,介绍两条长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可以看成1大格,让学生找一大格,再引出1大格就是1厘米,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然后利用反问的形式追问学生“是不是只有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借此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再找一找,在直尺上,还有哪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在认识了尺上的1厘米后,我并没有直接让学生找出2厘米、5厘米、10厘米有多长,而是利用喜羊羊带给他们的一根1厘米小棒让学生用两根手指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接着,又让学生找找生活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使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反复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建立正确而清晰的1厘米的表象。“认识1厘米”已经建构好了,那么“认识几厘米”就变得简单多了。
在认识几厘米时,一般学生都能正确说出刻度几道刻度几是几厘米。于是我反问他们:“你是怎么知道的?”,当学生不能正确的说出为什么是几厘米时,我顺势引导“几厘米就是有几个1厘米”,并运用动画的形式,使知识的呈现更形象、直观,学生在观察、比较、迁移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学会了新知识。同时让学生观察对应的刻度几,从而发现刻度大的数减刻度小的数也能算出来是几厘米。这样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当学生认识了“1厘米”和“几厘米”之后,
通过喜羊羊带来了一个礼物:一支蜡笔。引发学生思考:蜡笔有多长?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直尺进行测量。让学生自己说出测量的方法,其他小朋友补充说明。再通过相关的练习加深对直尺测量物体长度方法的掌握。
学会了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接着通过喜羊羊想考考小朋友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学习画线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试着画,展示学生作品,学生点评,一起归纳出画线段的注意要点,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三、巧设奖励,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二年级的学生因其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很难长时段保持注意力集中。于是,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充分参与学习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b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