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信息碎片化降低人们认知水平》,欢迎阅读!
定义:信息碎片化就是指通过网络接触到的快餐式的、条目式的、海量信息
产生问题:①浮躁心态,无法认真思考。人们急于刷下一条帖子,对一个问题缺少深入思考。
听一个歌手60秒的歌唱决定他的去留,在搜索引擎返回的结果列中画5秒决定点开谁,在iPhone屏幕上跳出来的信息提示中凭借前十个字决定是否要打开阅读全文。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里,产业工人在流水线上十多个小时重复相同的一个动作,而我们此刻每周七天,每天24小时面对信息碎片,等着做出反应。
②海量信息与注意力转移之间的矛盾(专注力和判断力下降)。举例说本来想看新闻,结果看到一条娱乐八卦,于是去看八卦,后来点进链接后看到一部电影不错又去看电影,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原本想做的事也没做。 微软公司调查表示,信息碎片化使个体注意力下降25%。2004年,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信息学教授格洛里亚·马克带着她的研究生对两家美国科技公司的员工做了1000小时的观察。他们发现,办公室里的员工平均每11分钟就会被电话、电子邮件或同事打扰一次,而他们的注意力重新回到早先的工作上则需要25分钟。英国的随笔作家比科·伊耶更是由此引申说:“这意味着,我们永远追不上我们的生活。”
事例: 2013年5月,长沙一女孩坠落井中,《潇湘晨报》官博在23日当天12点45分发布了最后一条相关微博,结束了关于此事件的密集报道后,当天随后的21条新闻中仅有6条提及此新闻。受众注意力迅速被“长沙下冰雹”,“热心司机扶老人”等消息吸引,且评论数与落井女孩的持平。
③使人们的思想变得狭隘,无法进行复杂的思考/形成完整知识体系。碎片
信息通常具备这样的特征:
• • • •
它们往往是一些事实的集合而非逻辑 它们往往大量简化了推演过程 它们往往将多路径简化为单一路径
它们往往不够严谨、全面(信息真假难辨,“据知情人爆料/有网友说到”等文字随处可见,真实性权威性丧失)
当人们长期接收这类信息时,思维模式也会逐渐简单,认知水平降低。
其他影响(受众不固定,迎合受众兴趣无下限;出现标题党,文不符题,标
题太过夸大;要素不完整,影响理解;零碎信息难以管理,低俗信息如漏网之鱼;很少有人重温经典)
反驳:①信息传播者没有起到有效引导。广大信息受众人群并没有放弃对阅读、美感的追求,也没有放弃对思想深度的探求,而美感和深度的培育需要信息传播者加之以有效的引导。
②信息的受体的因素。获取到的碎片化信息并非是信息碎片化的罪,达到对事物的认知需要经过两个主体,一个是信息源,另一个是人,如果一个人形成了碎片化的单一思考方式,那么无论是看深度阅读,系统学习,还是通过网络平台阅读碎片化信息,得到的内容都是碎片化的,因此认知的碎片化不是不可阻止的,而在于主体采取何种思考方式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T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