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检测

2022-10-12 07:06: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多动症检测》,欢迎阅读!
多动症,检测
应综合病史、躯体和神经系统检查、精神检查、辅助检查的结果予以诊断。在此过程中,采集详细而正确的病史非常重要,因病情较轻的患儿在短暂的精神检查过程中,症状表现可能并不突出。

诊断要点1、起病于7岁前,症状至少持续六个月。 2、以注意障碍、活动过度、好冲动为主要临床表现。 3、对社会功能(学业或人际关系等)产生不良影响。 4、排除精神发育迟滞、广泛发育障碍、情绪障碍等。

诊断标准临床医生可以根据需要选用诊断标准。目前多采用DSM-IV关于ADHD的诊断标准:要求满足A-E A 症状标准:

(1) 注意缺陷症状:符合下述注意缺陷症状中至少6项,持续至少6个月,达到适应不良的程度,并与发育水平不相称:

学习工作其它活动中,常常不注意细节,容易出现粗心所致的错误; 学习游戏活动时,常常难以保持注意力; 与他说话时,常常心不在焉,似听非听;

往往不能按照指示完成作业、 日常家务或工作(不是由于对抗行为或未能理解所致) 常常难于完成有条理的任务或其它活动;

不喜欢、不愿意从事那些需要精力持久的事情(如作业或家务),常常设法逃避; 常常丢失学习、活动所必需的东西(:玩具、课本、铅笔、书或工具等) 很容易受外界刺激而分心; 在日常活动中常常丢三忘四。

(2) 多动/冲动症状:符合下述多动、冲动症状中至少6项,持续至少6个月,达到适应不良的程度,并与发育水平不相称:

常常手脚动个不停,或在座位上扭来扭去; 在教室或其它要求坐好的场合,常常擅自离开座位;


常常在不适当的场合过分地奔来奔去或爬上爬下(在青少年或成人可能只有坐立不安的主观感受);

往往不能安静地游戏或参加业余活动; 常常一刻不停地活动,好象有个机器在驱动他; 常常话多;

常常别人问话未完即抢着回答;

在活动中常常不能耐心地排队等待轮换上场;

常常打断或干扰他人(如别人讲话时插嘴或干扰其他儿童游戏) B 病程标准:某些造成损害的症状出现在7岁前。

C 某些症状造成的损害至少在两种环境(例如学校和家里)出现。

D 严重程度标准:在社交、学业或职业功能上具有临床意义损害的明显证据。

E 排除标准:症状不是出现在广泛发育障碍、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病程中,亦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例如心境障碍、焦虑障碍、分离障碍或人格障碍)来解释。 临床类型DSM-Ⅳ将ADHD分为三个亚型:

(1) 注意障碍为主型:在注意障碍症状的9条中符合6条以上。该型以注意障碍不伴多动为主,主要表现为懒散、困惑、迷惘、动力不足,伴较多焦虑、抑郁,有较多的学习问题, 较少伴品行问题。DSM-Ⅳ现场测试资料及一些研究发现设置该型更适合女孩、青少年的诊断。

(2) 多动/冲动为主型:在多动/冲动症状的9条中符合6条以上。常见于学龄前和小学年级儿童,以活动过度为主要表现,一般无学业问题,合并品行障碍和对立违抗性障碍较多。临床上这一类型较少。

(3) 混合型:注意障碍症状和多动/冲动症状都符合6条以上。这一类型活动水平、冲动、注意力、学业及认知功能损害最严重,代表了最常见的ADHD概念,合并对立违抗障碍ODD)、品行障碍(CD)、焦虑抑郁障碍均高,社会功能损害重,预后差。临床上这一类型最多见。


鉴别诊断此外,在诊断多动症时应注意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精神发育迟滞:该障碍患儿可伴有多动和注意障碍,如能上学,学习困难也相当突出,因此易与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相混淆。但追溯病史,可发现该障碍患儿自幼生长发育较同龄正常儿童迟缓,社会适应能力低下,学业水平与智力水平多相当,智测智商低于70。以上有助于鉴别。

2、儿童孤独症:虽然该症患儿常存在多动、注意障碍,但患儿还存在儿童孤独症的三大类核心症状,即: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因此,不难与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进行鉴别。

3品行障碍:品行障碍和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同病率较高。如患儿不伴有多动和注意障碍,只诊断品行障碍。如患儿同时伴有多动、注意障碍,并符合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诊断标准,则两个诊断均需作出。

4、儿童情绪障碍或心境障碍:儿童在焦虑、抑郁或躁狂状态下可能出现活动过多、注意不集中、学习困难等症状,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患儿因为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及同伴的排斥等也可出现焦虑和抑郁,因此两者需要鉴别。两者的鉴别要点如下:①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起病于7岁之前,而儿童情绪障碍或心境障碍的起病时间则可早可晚;②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为慢性持续性病程,而情绪障碍的病程则长短不一,心境障碍则为发作性病程;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首发和主要症状为注意障碍、活动过度和冲动,而情绪障碍或心境障碍的首发和主要症状是情绪问题;④情绪障碍或心境障碍儿童通过治疗改善情绪后,多动和注意障碍将消失。而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患儿服用抗焦虑药或抗抑郁药改善情绪后,过度活动、注意障碍和冲动可能有所改善,但仍持续存在。

5、儿童精神分裂症:该症起病时间较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晚,发病高峰时间为青春前期和青春期,在早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的同时,常伴有其他情绪、行为或个性方面的改变,且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逐渐出现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情感淡漠和不协调、行为怪异、意向缺乏等精神分裂症症状,据此可与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相鉴别。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Nu.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