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国学摘抄》,欢迎阅读!
![摘抄,国学](/static/wddqxz/img/rand/big_94.jpg)
国学摘抄
丹徒实验学校 徐桂香
云和县城西小学国学文化课堂教学模式
一、学习时间:学习时间每周五下午第二节课(单周) 二、教师班级安排(全体语文老师) 三、教材《弟子规》 四、辅助资料:《弟子规》相关讲解文章、故事、生活实践力行表以及相关印象材料等
五、课型模式
1、静定音乐:端身正座、闭目、手放腿上(教师提前5分钟到教室用录音机播放静定音乐)
2、上课起立:由班长喊口令(起立) 行礼:向大成至圣先师行礼(行三鞠躬礼) 向老师行礼(行一鞠躬礼)-诵读感恩词
3、齐读《弟子规》相关章节(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而定) 4、经文诵读讲解。(读《弟子规》讲解相关经文意思。) 5、故事讲解:与经文相关故事 6、生活演练活动 (《弟子规》、《常礼举用》)【实践导行】 7、唱歌:《弟子规》等
8、上周作业分享、本周作业安排 9、感恩:齐读感恩词
下课起立:由班长喊口令(起立)
行礼:向大成至圣先师行礼(行三鞠躬礼) 向老师行礼(行一鞠躬礼)
“国学”模式
新的课程标准不仅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而且非常重视学生方法、过程、情感、态度的引导和培养,重视学生人文知识、人文精神的教育和培植。新课标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也有所规定。如果完成规定任务,仅仅靠教材的系统教学、仅仅靠课堂45分钟,是难于奏效的,必须构建与新课程标准下的现行系统教材互为佐证的大课本,营造与课堂教学系统知识相互渗透的大文化。
基于上述理念,我校提出了“双人”(人格塑造、人生指导)、“双语”(中英文双语教学)、“两个”(个性化教育、个体化教育)、“两健”(体质健康、体态健美)的特色建设思路,并根据学校的客观现实,制定实施了“„五前‟国学文化,千首古诗工程”的国学人文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方案。
陈版翻新,他为我用。2004年,承德博骏双语学校创办后,我仿照“文革”时期风行全国城乡的“三首先”,设计了一套独特的校园文化模式――“校园„五前‟国学文化”。
“饭前”:一日三餐就餐前,学生以班为单位,整齐带队进入餐厅后,进入规定座区、座位,列队站好,齐诵一节蒙学片段、一首(篇、段)古诗词文或一则警句格言等。而后就座、进餐。
“课前”:课堂教学的每节课上课前2分钟,小预备铃响后,全班同学共同背诵
蒙学片段、古诗词章、美文佳段、警句格言(中英文),或讲一则故事、一段小幽默;或唱一首中英文歌曲等。
“操前”:一日三操(早操马路跑步;上午间操为广播体操;下午间操为眼保健操)前,全校(班)集体背诵中英文“南开箴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而后做操。
“会前”:各类集会,利用会前准备、等待时间,年级与年级、班与班之间,开展上述内容的对抗赛,以为展示和交流。
“寝前”:晚自习后,班主任与生活指导教师在宿舍楼大厅交接完毕,学生回寝室训话之前,重复上述内容。
注重积累、优化过程。国学人文教育,要切实形成特色,必须有量的保障、量的积累,这样才能获得兼容并蓄、厚积薄发的效果;必须有规范、有序的操作过程,这样,才可能水到渠成、形成惯势,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的指导思想,广泛开发、加大积累、重视过程、完善优化,逐步形成一个各学段所有年级的宽覆盖、深厚度的量的规模,进而形成自身的校本课程。
学前至二年级:每周2首古诗文(篇、段),2句名人名言(不计学前,共160首、篇、段);三、四年级:每周3首古诗文(篇、段),3句名人名言(共240首、篇、段);五、六年级:每周4首古诗词(篇、段),4句名人名言(共320首、篇、段);七至八年级:每周5首古诗词,5句名人名言(共600首、篇、段,整个学段共计1320首、篇、段)。学校每学期期末,以年级为单位进行整理修订,确定为我校的校本课程,暂定名为《博骏国学读本》。此外,每个班级都必须建设拥有不少于100册书的图书角,开辟“国学角”。
推广成果、激励成功。对国学人文教育成果,每学年举行三次大型展示:一是上半年,五月份艺术节活动月,规定各班展示和全校汇报演出的节目中,“国学人文”节目至少占1/3。二是下半年十一月“素质教育开放”活动,至少有1/3的“国学人文”内容。三是每年下半年十二月,举行国学人文教育成果大展示,全校学生人人参加、组内竞赛、班级比试,全校展示。
2005年年底,全校“国学人文教育”成果评比时,一名小学生不间断地背诵古诗词近170首;一年级一个班在台上集体背诵《三字经》,中间偶尔间断,不提防被台下前排就坐的学前班儿童抢接过去,直至通篇背完,也没给这个班重新启动的机会。在场的师生家长无不激动,掌声阵阵,许多家长被感染得流下眼泪。现在,全校学生都能熟练的通篇背诵《三字经》、《小儿语》、《弟子规》,节选背诵《千字文》、《名贤集》,讲述《二十四孝》的故事。有些小学班级还能通篇背诵白居易的《琵琶行》等长篇古诗词。
优化家庭、感染社会。正如没有优质细胞,就不可能有健康体质一样,构建学习型社会必须从社会的细胞――家庭做起,首先实现学习型家庭的目标。而建设学习型家庭,在校学习的学生应该是中心人物、优秀成员。这就要求,学生要完成学习任务,家长要承担督促、辅导任务,形成全家一起学习的气氛,持续下去就必然形成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进而,让我们的学生实现一个角色转化,变学生为“老师”,变被动接受督促和指导为主动与家长共同探讨问题,甚至反过来去教家长学习,如此下来,这个家庭的学习氛围就会出现质变,就形成了学习型家庭的雏形。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扩大学校“„五前‟国学人文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效果和影响,我校开展了“假日小先生”活动。每大周放
假和寒暑假,学校都要给学生布置“假日小先生”教学任务和尊老敬长实践活动“1、2、3、4”,即每个周日,教爸爸、妈妈“一”首古诗、文(篇、段)或“八荣八耻”、“南开箴言”;“两”个成语;“三”句英语;“四”件孝敬活动(回家首先向家里的长辈问安;回校前要主动向家里的长辈告别并致祝福;为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做一件服务性实事;帮爸爸、妈妈做一件家务),回校后要报告成果。最近,我们还布置了“人文家庭”评比工作,每年年末,组织孩子和家长共同表演、展示家庭国学人文学习成果,评出“人文家庭”,效果也很好。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v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