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中的“隐性权威”

2022-08-21 09:56: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溺爱中的“隐性权威”》,欢迎阅读!
隐性,溺爱,权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溺爱中的隐性权威

作者:马艳杰

来源:《心理与健康》2014年第10

咨询中,一位母亲这样描述自己的儿子:我儿子小时候特别乖,特别听话,现在读大学了,却变得不懂事了,一句话说得不顺耳,就吵起来了。他还嫌弃我和他爸没出息。和父母关系处理不好就算了,跟同学关系也不行,什么都不懂,特别幼稚......”

事实上,这位母亲是一个非常强势的人,孩子的生活一直由她来决定。而案例中男生的状态也是很多独生子女的生活缩影。对于溺爱的理解,我们常常停留在父母的方式不对,对孩子爱过了头,什么都百依百顺。但如深究下去,你会发现,溺爱的背后,是很多父母在生活中过多地使用了自己的隐性权威 知识小链接

理学家米尔格拉姆曾经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关于权威与服从的实验。他招募了一群年龄和教育背景不同的人,请他们到实验室当老师。实验要求这些老师对犯错的学生给予电击的惩罚,并且电击伏数逐级增加,从45伏到450伏。实验过程中,如果参加实验的这些人想要停止,米尔格拉姆就会以权威者的身份命令他继续进行实验,直至第五次提出停止实验的人才可以退出实验。其实,实验中并没有真正的电击,只是米尔格拉姆的助手在隔壁房间播放事先录好的录音,比如120伏电压时,会播放我的血都已经冻住了这样的嚎叫声。实验结果可以说令人震惊,因为所有参加实验的人都把电压加到了300伏。按我国现行标准,人体的安全电压伏数是30伏,这就意味着所有人都在实验情境中对一个人实施了可以致死的电击。其中65%的人将电压伏数加到了最大450伏。

米尔格拉姆还特别提到实验中的一个细节,那就是实验结束之后,所有人都没有去隔壁房间看看那个被电击的学生。人们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实验中所做的事情有多么泯灭人,也没有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有多么冷酷。那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与这件事有什么关系,这是实验者的事,是权威者的事。

服从原本是人的一种天性,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有了太多服从,那么他就会变得软弱,也感受不到自己内心的力量。正如积极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所说过的,习得性无助是人们无法控制坏事情发生时形成的,但是当人们无法控制好事情的时候也会形成习得性无助。被动是一个人形成习得性无助的关键,被爱往往让孩子处在一个不需要自我掌控的生活里,他们更容易不自信,没有安全感,焦虑和害怕人际冲突。更可怕的是,习惯了服从的人,没有责任感,也不敢承担责任。他们很轻易地将责任推给别人,推给那些权威者们,在家是父母,在外是老师、自己的上级和老板。所以,当他们不顺利的时候,他们会指责父母无能,会理直气壮地啃老。当他们工作做得不好时,他们会在内心埋怨老板的安排不合理。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gi.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