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基于心理学视角浅析“网红”现象———以Papi酱为例》,欢迎阅读!

基于心理学视角浅析“网红”现象———以Papi酱为例
2015年,被誉为网红届的一股清流Papi酱以幽默风趣的短视频剪辑迅速获得了广泛的关注。随着粉丝量快速增长,对于Papi酱在视频剪辑中爆粗口的行为,广电总局责令其改正后重新上线。在2017年1月12日,早期以丑而风靡一时的网红芙蓉姐姐,在新浪微博发表了《求祝福,求鼓励》的原创文章,再次受到广泛的关注。在自媒体影响的时代下,从心理学方面对当代网红的生存现状、发展过程以及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显得很有必要。 1 网红现象
网红是指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是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件事情或行为而被大众网民所关注从而走红的人。早在2014年下半年,大众们就已经注意到网红的崛起,但在2016年网红人数出现井喷式的发展,成为了全民乃至全球的焦点话题,这种情况还是大大的出乎意料,时至今日, 网红竞争还是显得十分激烈。至于网红的确切定义是什么,行业未来是如何发展,具体发展到什么阶段,要想成为网红必须具备以下条件:首先具备实质性内容生产力;在至少一个平台上具有大量的粉丝;网络是主要的传播渠道,能够在带来巨大流量的同时将流量变现。 2 Papi酱的历程
被称为网络红人的有三类:焦点型、社群性、事业型。Papi酱就是第一类的代表人物。焦点型的网红主要是通过生产爆款内容成为焦点, 在点击的同时受到广泛的关注量,这些关注量就是焦点型网红的主要资产。
Papi酱本名姜逸磊,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在2015年7月开始发布一些无厘头的视频,一直与网友粉丝有良好的交流和沟通。在10月份,Papi酱利用变音器发布一些原创的短视频, 在各大平台的粉丝量暴增。在2016 年3 月,获得真格基金、逻辑思维、星图资本和光源资本的联合注资,此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3 网红现象的心理浅析
3.1 网络红人的心理浅析papi酱
Papi酱仅仅四个月就爆红朋友圈,她是基于什么样的心理进行拍摄的第一个视频,笔者在众多的采访中截取了部分材料并进行了相关整理,以下就是腾讯娱
1
乐对于Papi酱个人进行的专访记录,大致如下:腾讯:你是科班出生,怎么想到以剪辑小视频的方式出道?
Papi 酱:我出道了吗? 因为我觉得自己很好玩,拍视频很好玩。 腾讯:网友的评价对你有影响吗? Papi酱:本人很重视网友的投稿和评论。
腾讯:你在四个月就吸粉几百万,是你一个人的力量吗?
Papi 酱:我2012年就开通微博了! 我没有推手。网友支持我很开心,很谢谢粉丝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中将人类的需要分为了五个层次,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通过上述的不完整采访材料可以大致进行部分心理活动的推断。 (1)表现欲。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发展,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向陌生人展示自己, 拥有各种展示自我的平台,在与粉丝们互动的过程中,感受到温暖,得到大家的支持和鼓励,获得了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
(2)自我实现的需要。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人们不断地在找寻自己的人生定位。网络红人们利用自身所具备的特质来吸引大众,得到大众的认可,自身的价值得到实现。 3.2 受众心理浅析
网红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够很准确地把握大众心理,在满足大众的需求的同时获得广泛的关注,网红行业的发展与受众心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笔者身边有很多从事网络直播的人和关注网红的人,甚至有追捧网络红人而疯狂的人, 选择了部分人作为调查对象,并做了相关的分析,有如下结论:
(1)从众心理。法国著名心理学家勒庞在《乌合之众》这样形容群体中的人特征:在认知上或行动上与他人或权威人物产生认同并趋同的现象。例如, 最近在90 后群体里很火的音乐平台网易云音乐中就符合这一观点,有网友这样说道:听一首歌之前都会看看评论,有一种逛淘宝的感觉,评论好就听哪首。这些使公众在潜移默化中就变成了受众。比如,一些网络红人根本就不被大众所知道,随着自身特质被人发现,话题越来越多,网民们就会跟随大众的脚步,这些都是从众心理的表现。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BW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