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二十)》,欢迎阅读!
![古诗词,赏析,中考,试题,语文](/static/wddqxz/img/rand/big_28.jpg)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二十〕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二十〕?
1.在“经典诵读〞活动中 ,有同学在读下面两首诗的时候提出两个问题 ,请你帮助解决。〔6分〕
【甲】夜雨寄北李商隐【乙】芙蓉楼送辛渐①王昌龄 君问归期未有期 ,寒雨连江夜入吴 , 巴山夜雨秋涨池。平明②送客楚山孤。 何当共剪西窗烛 ,洛阳亲友如相问 , 却话巴山夜雨时。一片冰心在玉壶③。
【注释】①辛渐:王昌龄的朋友。②平明:黎明。③冰心:像冰一样纯洁明净的心。玉壶:玉制的剔透明亮的壶。冰心、玉壶都喻指高洁、清白的品质。
⑴“巴山夜雨秋涨池〞“寒雨连江夜入吴〞 ,这两句中诗人写“雨〞有什么作用?〔2分〕
⑵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思念亲友的思想感情 ,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甲】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表达了的情感;【乙】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的志向。〔4分〕
答案:⑴〔2分〕渲染气氛 ,融情于景。〔各1分 ,意思对即可〕 ⑵〔4分〕急迫与妻子〔亲人〕见面坚守高洁、清白的品格〔节操〕〔意思对借款〕 2.诗词鉴赏。 西归绝句① [唐]元稹
1 / 3
五年江上损容颜 ,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②临水读 ,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释】①本诗作于元和十年春元稹从被贬地奉召还京途中。②书:信。这里指元稹的好友李复言和白居易的书信。
21.诗歌前两句都是通过叙事来抒情 ,其中第一句对第二句起到了作用。〔2分〕
22.景语皆情语 ,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篇。请用自己的话 ,对此句加以描述。〔2分〕
答案:21.反衬或衬托
22.〔诗人临水读罢友人书信〕猛一抬头 ,忽见岸上嫣红一片。放眼远眺 ,只见商山开满桃花 ,春色妍丽 ,喜悦之情更为浓郁。 3.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词 ,完成6~7题。〔共5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B.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
C.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 ,仍雄姿英发 ,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2 / 3
D.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 7.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 ,“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B.“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照应题目 ,是作者与陈同甫的共勉之词。
C.词的上下阕一般会“换意〞 ,但这首词却突破传统 ,词意上下贯穿 ,展现了一幅战争场景 ,甚为独特。
D.“可怜〞两字凸显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从前九句的壮怀剧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伤神 ,波澜起伏 ,言近意远 ,实为大家手笔。 答案:6、c7、a
3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Y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