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第1节

2023-04-12 15:46:3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第1节》,欢迎阅读!
格物致知,应有,精神,14
编号:YW9035



一、预习导学

【知识链接】1——了解作者: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

127日出生于美国密执安州的安阿伯,当时他的父亲在密执安大学念书,后来



青少年时期,丁肇中是在祖国大陆和台湾度过的,在国内念完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课时 1 到台湾大学任教。



学和中学后,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59年获得工程学士学位,1960年获得科

星火 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1963年以福特基金研究生的

邵国利 九年

一中 身分到瑞士日内瓦欧州核研究中心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工作1964年回到美国,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第二年提升为助理教授。1969提升为物理学教授。 教学 1977年被委任为《核仪器与方法》编辑委员会委员,也是美国、意大利等地物理自我设计 2012 1024 时间 学会会员,美国艺术科学学院院士。 【知识链接】2——写作背景本文是作者在被《暸望》周刊授予“情系中华”

征文特别荣誉奖时的一篇发言稿,节选时省略的内容是:“我非常荣幸地接受<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

1、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及其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把握文了《怀念》这篇文章。

【知识链接】3——“格物致知”注释补充:格:推究。致:获得。《礼记•大 章内容。

学》“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意谓推究事物,方能获得事物的知识。宋•2、理解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洪迈《容斋随笔旧序》“因命纹梓,播之方舆,以弘博雅之君子,而凡志于格物 3、结合自身学习实际,积极争取做一名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



致知者,资之亦可以穷天下之理云。”严复《原强》“顾彼西洋以格物致知为学问

本始,中国非不尔云也,独何以民智之相越乃如此耶?(《中国成语大词典》上

海辞书出版社1986) 1 注音

1.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及其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 ) 埋没( ) 彷徨( ) 嘹望 授予

内容。

2、理解词义

2.理解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格物: 致知: 彷徨: 修身: 清谈: 诚意:



正心: 齐家: 袖手旁观: 一帆风顺:



结合自身学习实际,积极争取做一名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 3、找出文中标示论题的语句、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承上启下的段落、各段

的关键句等,并找出本文论点,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究展示



1《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什么不重视真正的“格”?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


编号:YW903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有何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知”精神的关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提问: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请结合课文内容作简单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在列举事实时,采用正面事例和反面事例相结合说理的方法,请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列举事例 阐述道理 论述角度

明朝大理论家王阳明“格”

子,苦思头痛而失败的事例。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



而是积极、有计划的探测。

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好,面临研 工作束手无策的事例。

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1)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Jj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