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课程学习感悟

2022-12-25 06:55: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医养生学课程学习感悟》,欢迎阅读!
养生学,课程学习,感悟,中医
《中医养生学》学习感悟

这段时间,通过对中医养生学的学习我收获不少,学到了许多以前不曾知道的养生知识,并从中受益匪浅,我相信这些对我今后的日常生活中的健康保养以及健康习惯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

养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由我们的祖辈专研,学习,积累总结得来的,是中国五千年传文化的精粹。在中医养生具有很多深度思想。

其一,天人合一的养生观。中医养生强调天人一体,养生的方法随着四时的气候变化,寒热温凉,做适当的调整。

其二,阴阳平衡的健康观。阴阳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养生的目标就是求得身心阴阳的平衡。阴阳是相对的,凡是向上的、往外的、活动的、发热的、都属于阳;凡是向下的、往里的、发冷的、都属于阴。身体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阴阳失去平衡,造成阳过盛或阴过盛,阴虚或阳虚。所以,中医养生高度强调阴阳平衡,健康一生。

其三,身心合一的整体观。中医养生注重的是身心两方面,不但注意有形身体的锻炼保养,更注意心灵的修炼调养,身体会影响心理,心理也会影响身体,两者是一体的两面,缺一不可。

在中医养生学这门课上,我学习了体质养生、运动养生、饮食养生、脉络养生等内容,对各种养生都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其中,我最感兴趣的也是我印象最深的是饮食养生。

常言道:药补不如食补。饮食养生是我国中医一个重要的传统理论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食疗常见形式有药膳、药酒、药茶、药粥、药米面食等。每种食物都有属于自己的特征,利用食物性味方面的偏颇特性,能够有针对性地用于某些病证的治疗或辅助治疗,调整阴阳使之趋于平衡,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身心的康复。在课上,我知道了小麦有安神敛汗的作用;绿豆有解毒(药物、重金属)清暑热、抗过敏的作用;莲子有补肾、安心养神的作用,可以治疗遗精白带月经多、腹泻;韭菜有温中壮阳、止呕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宫寒、小儿遗尿。梨有生津止渴、咳嗽止痰、解酒毒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热病伤阴口渴;山楂有消食、化瘀、止痛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食肉不消、高血压、产后恶露不尽、血瘀疼痛;枇杷有润肺止咳、和胃生津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肺热咳嗽、津少燥渴。同时每一大类食物的性状总是相似的,比如蔬菜类多数清热解毒、水果类多数生津止渴、肉鱼类大多有补益肝肾气血等功能。

学完饮食养生后,我也开始关注我的日常饮食我时常便秘,因此我在购买水果的时候更加偏向于梨、香蕉、西瓜等;以前的我经常吃坚果而且摄入量很大,老师讲到说坚果高热


不宜多吃,我瞬间就反思了自己,大概也许我发胖也有坚果的功劳?上了大学后,我感到自己脱发日益严重,以前的我知道黑芝麻对脱发有效果但是从来都没有实践,上完课后我也买了黑芝麻,时常喝一点。老师上课讲解的每一个食物的功效我都记了下来,并且把它发给了我的家人和同学,我也希望我的学习对他们有所帮助。把我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用到生活中并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在我看来是一件极为高兴并且让人极度满足的事情。

在课下,我也思考了食物疗法和药物疗法的不同处。

药物疗法主要使用药物,药物性质刚烈,主要是为治病而设,因此药物疗法适应范围较局限,主要针对患者,是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如若随便施药,虚证用泻药,实证用补药,或热证用温性的药物,寒证用寒凉性质的药物,不仅不能治疗疾病,反而会使原有的病情加重,甚至恶化。因此用药必须十分审慎。

食物疗法寓治于食,不仅能达到保健强身、防治疾病的目的,而且还能给人感官上、精神上的享受,使人在享受食物美味之中,不知不觉达到防病治病之目的。这种自然疗法与服用苦口的药物相比迥然不同,它不像药物那样易于使人厌服而难以坚持,人们容易接受,长期运用,对于慢性疾病的调理治疗尤为适宜。

食物治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对人体基本上无毒副作用。但食物毕竟是食物,当我们出现病症时,不可能一味只靠食疗。食物疗法和药物疗法各有偏长,故在防病治病的过程中二者都是不可缺少的,应利用其所长,运用于不同的疾病或疾病的不同阶段,食物疗法与药物疗法相互配合,相互协同,相得益彰。

《中医养生学》这门课到今天也就结束了,十分感激蒋老师在课上为我们分享的中医养生学的知识,我真的受益良多。虽然课程已经结束,但是我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会一直在我的脑子里,并且会用在日常生活中。最后,再次感谢蒋老师!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eP1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