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一个英国家庭的育儿故事

2022-11-14 09:06: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家庭教育一个英国家庭的育儿故事》,欢迎阅读!
英国,家庭教育,育儿,家庭,故事
家庭教育 一个英国家庭的育儿故事





半岁开始分房睡眠

英国人主张宝宝和父母分开睡。只不过半岁前,宝宝的摇篮在妈妈的床边,方便喂奶和照看。半岁后宝宝就可以单独睡在自己的小床里了。

托尼从生下来以后,妈妈格雷丝就没有和儿子同睡一床,因为她担心万一夜间自己睡眠的时候压着小宝宝,引起窒息的危险,因此让托尼独自睡在爸爸妈妈大床旁的小床里。这样既方便夜间照料,又不会引起窒息的危险,大人睡得香,宝贝也睡得香。

英国提倡培养宝宝从4个月开始建立正常的睡眠习惯,就是要让宝宝养成定时上床睡觉和整夜睡眠的习惯。每到晚上8点钟,妈妈格蕾丝就告诉托尼"现在是睡觉的时间了",然后给宝宝洗浴,穿上睡衣,唱催眠曲,讲故事,或者给一个亲吻。

到托尼7个月的时候,妈妈格蕾丝就让托尼单独到自己房间的婴儿床里睡觉了。睡前通常给托尼一个安抚奶嘴,这样托尼自己吸吮一会儿就香香地睡着了。 10个月吃手拿食物

英国是提倡母乳喂养的国家,奶粉电视广告里都不允许出现"可以替代母乳"的字样,以免误导大众。从出生到1岁,托尼都一直吃妈妈的母乳。直到妈妈产假期满,恢复上班,才断奶。

添加辅食的时间和我们相似,一般也在宝宝6个月左右开始。刚开始辅食也多半是糊状或泥状的食物,到宝宝渐渐出牙,为了帮助宝宝建立起咀嚼的习惯,英国家庭一般会提供一些便于宝宝手拿的食物,让宝宝自己吃。

到托尼10个月的时候,他非常喜欢自己用手拿着面包、奶酪、胡萝卜条、西兰花块吃。妈妈格蕾丝就专门给儿子准备了吃饭的高脚椅,椅子前方是一块清洁干净的塑料餐台,托尼穿着小围裙,坐在自己的高脚椅上,一口一口地咬手里拿的面包片,然后用自己的牙床和刚刚长出的两颗乳牙咀嚼,再吞咽,吃得津津有味儿。妈妈格蕾丝有时候特意把面包片烤一烤,再让儿子吃。虽然烤过的面包片吃起来会比较硬,但是这对于正在出牙的宝宝来说,却是很好的磨牙食物。 不提倡穿开裆裤

托尼2岁前都穿着纸尿裤,在英国是不用尿布的。英国人认为宝宝的下体部位是最容易受到病菌、细菌感染的,所以不主张暴露,从一出生,就给宝宝穿上纸尿裤,一直用到宝宝2周岁,尿了就换,只要用湿巾把宝宝柔嫩的小屁屁擦干净就行了。这样做的好处是比较卫生,可以保护宝宝的小屁屁免受外来病菌的感染。其次,穿上纸尿裤再穿上封裆裤也是对宝宝的一种尊重。最后就是方便,让父母省去了清洗尿布的时间与体力。

当然英国宝宝的小屁屁也不是每时每刻都在捂着。在温度适宜的天气里,妈妈格蕾丝会在家里地上铺一块柔软的毯子,让托尼仅穿一个小背心或不穿衣服,特意把小屁屁露出来,让他自由自在地在毯子上玩,宝宝非常喜欢,同时也让小屁屁清爽一下。

我们习惯给宝宝从小把尿,英国人则没有这种习惯。从托尼1岁半开始,妈妈格蕾丝教儿子自己大小


便。托尼的小坐便就在大人旁边。刚开始,在父母上厕所时,让托尼一起去,慢慢地托尼就会有"我也要上厕所"的欲望。这时候,父母就帮他脱掉裤子,让他坐在自己的小坐便器上。循序渐进,父母慢慢灌输,到现在,托尼已经会自己大小便了。 从小让宝宝知道对错

宝宝会走了,喜欢这里摸一摸,那里碰一碰。但英国的父母并不像中国的父母,赶紧把一切不利于宝宝的东西束之高阁,让他摸不到,够不着。他们认为,只要告诉宝宝,他就会知道什么东西能动,什么东西不能动。托尼的爸爸妈妈就是这么教育的,家里放在桌上的玻璃鱼缸,托尼就真的从来不去碰。宝宝做对了,一定要鼓励,如拍拍手或竖起大拇指告诉宝宝他很棒,做错了就一定要惩罚。

英国主张每个家庭都设一个"反思角落" 可以是一个铺毯子的地方,或一张小椅子,那是惩罚调皮宝宝的角落,让他自己去那里反思1岁之前的托尼还不明白为什么对、为什么错。妈妈格蕾丝就用简单的"NO"和手势制止他错误的行为,让他养成习惯,只要听见"NO",第一反应就知道这个东西是不能动的,可以说是条件反射。

到托尼1岁,渐渐能听懂大人说的话了。这时如果托尼做错了事,妈妈格蕾丝要用儿子能听懂的方式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如果下次再这样,就要到"反思角落"去了。假如下次他又犯了同样的错误,那就毫不客气地把他带到"反思角落",直到他告诉父母"我错了,下次不会了!"父母才同意宝宝离开"反思角落",到别处玩耍。 给宝宝失败的机会

在成长的过程中,宝宝终归会有面对失败的时候。如果宝宝还小,许多中国父母们可能会一笑了之,或者帮他把问题处理掉,甚至干脆让宝宝放弃,因为中国父母们认为,这时宝宝的能力还不足以完成这个任务,等他再大一些,就完全能够胜任了。但英国爸爸艾尔却不这样认为。他常常会让托尼去做些力所不及的事情。艾尔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经历过失败的艰辛,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也只有一步步成功,宝宝才能真正地长大。"

托尼第一次做事,是在2岁的时候,他看到爸爸艾尔正在洗碗池里洗碗,感到很好奇,拉着艾尔的腿,不愿和妈妈回到客厅去。见此情景,爸爸艾尔干脆把儿子抱到洗碗池上:"来吧,托尼,你来洗碗好了,看看你能干得怎么样!"托尼挺听话,马上跳进洗碗池里干了起来。这是在洗碗,同时也等于是在洗澡,衣服裤子都湿了个透,碗不但没有洗干净,而且还摔碎了一个。如果换成是我们,大概早已经把宝宝抱走了吧!可爸爸艾尔没有制止他,也没有指点他该怎么做这种工作,一直站在旁边,笑着看着托尼的一举一动。开始时,托尼还在笑,觉得坐在洗碗池里玩是件有意思的事。可是,慢慢地,他觉得这一点儿也不好玩,油污涂了满身,凉水粘在身上,很不舒服。他求助似地看了看爸爸艾尔,艾尔把头转到了窗外。托尼无聊地把水泼到水池外面,把碗推到洗碗池一角,把水龙头打开……终于,他再也忍不住地哭了起来。这时,爸爸艾尔才把他抱出来,送他去洗澡,换了干净衣服,把他放到洗碗池旁边,自己戴好围裙,把洗碗液挤到水里,然后,在儿子托尼的注视下,一个个地把碗洗干净,抹干。

第二次,托尼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把自己的玩具碗筷放到了水池里。托尼这一次洗玩具碗筷,衣服只湿了一半。第三次时,只有袖子湿了一点点。爸爸艾尔又教他怎样把碗洗干净的方法,托尼做得也就越来越好了。

爸爸艾尔的想法非常简单:"要给宝宝失败的机会,面对失败,一次次改正错误,直到成功,这不只是教宝宝学习并掌握技能,同时也是教他一种人生态度。"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40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