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图书馆\实验室及网络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

2023-03-27 15:00: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利用图书馆\实验室及网络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欢迎阅读!
研究性,网络资源,实验室,图书馆,利用


利用图书馆\实验室及网络资源开展研究学习

尽管新的课程标准已经启用,但与新课程相匹配的课堂教学模式尚未完全形,仍处在摸索和试探阶段。笔者从如何利用图书、网络资源推进研究学习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我们的认识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转变学生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条件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因此,必须更新教学设计理念,改革课堂教学结构,通过良好学习情境的创设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施,使学科教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得以圆满实现,而利用图书、实验、网络资源开展研究学习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二、我们的做法

1.拓宽信息渠道,搭建交流平台,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在实施新课程背景,我们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装备和充足的信息资源,大限度地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基于教科书给定的知识线索,将教材进行整合、重组和再加工,使之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让教学内容既源于教材,又跳出教,广泛地联系社会、自然、生产、生活、和科研,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在教学过程中,让课堂成为交流的平台,在这里学生的思维活动可以尽情发散,教师的角色也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交流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对某一内容的学习和探究也不局限于课堂之上,而是把学习活动的空间向家庭、社会、图书馆和实验室延伸,从而实现教学方式的开放性。课前学生都可以分组进行大量的前期活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了充分交流和再创造的机会。



2.构建新的学习机制,做好课堂教学前期工作,实现学习方式的合作性

合作学习研究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我们认为只有通过合作学习,才能使新课程中提出的让学生能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与结果成为现实。所以在研究学习过程中,我们的教师首先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他们按照既定的学习任务,针对教师设计研究题目,资料做实验,获取大量信息,并在组内进行前期探讨。这一阶段他们已经走进了学习内容,有感悟、受启发,也有疑问和困惑,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才会如此跃跃欲试,相发言。这样的学习过程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控力,使学生善于合作,肯于交流的良好品质得到强化,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其实,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也不可避免的有合作行为,正是因为这种合作行为才使现代班级教学具有古老私塾教学所无法比拟的教育优势。但是传统教学过程的学生合作更多的是自发的,小范围的和低层次的,而现在我们的合作学习




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有组织的进行的,具有高层次和普通性,具有目的性和指向性,当然,论其教育功能也较之原有的自发性合作强大的多。



3.精心设计学生活动,养成新的备课习惯,实现学习过程的自主性

在使用新教材,落实新课标的过程中,我们逐步扭转过去的备课习惯,由以备教材、备教法为主,面向以备学法为主转变;从以备教师怎么讲为主,向以备学生怎么动为主转变;把设计学生的活动方式作为备课的主要方面,教学的智慧发挥在如何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如何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上来。评价一节课的好坏也不单是评价教师本人的知识功底和讲授才能,更多的是看学生活动的合理性和实效性,看学生是否具有习惯性的自主学习行为。



4.注重问题设置,创设探究情境,实现学习过程的探究性

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已经把探究式学习方式渗透到了各个学习领域和各种课型中了,但我们体会到,最应该也最容易体现学习过程探究性的是研究学习一领域。最能够为探究性学习提供物质条件支撑的是图书馆、实验室和网络信息



为了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探究,教师们在备课中充分挖掘教材中可探究的成,形成一个个可探究的问题,去调动学生内驱力的驱动作用。这些问题有的来自于在学科学习中产生的疑问;有的来自于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困惑;有的是在学生阶段想解释又解释不通的自然或社会现象;有的是在解决旧问题时发现的新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地去试验、去阅读、去网上找信息,通过小组进行研讨,并在课堂交流中受到启发和再升华。



教师们或让学生带着如何识别真假盐的问题去做多种实验,去走访盐业部门;或让学生面对谈癌色变的现实问题去探求癌变机理,从现实出发去寻求预防癌变的方法;抑或激发学生对研究天体、探求宇宙奥秘的渴望,并树立将来从事航天事业的远大志向。



总之,在理科教学,摆脱了过去那种学完了基础知识之后再进行实验的做,而是把实验融入到基础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在实验探究中形成认识,构建知识框架,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家发现某一科学规律的实验研究过程,尝试实验研究,不再像过去那样教师把所有的器材、方法、步骤甚至结论详细告知学生之后让学生照猫画虎、照葫芦画瓢地去模仿,而是面对探究任务让学生自己去选器材、定方案、想方法,独立完成实验探究,在失败中找原因,找出路。比如,在教授一节测量重力加速度的课程,学生中产生了7种测定方法;在测电阻的课程,学生也产生好几种测量电路。这种过程的不唯一、答案的多样性,给学生的探究提供了广阔的思维发展空间,容易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5.民主教学,师生互动,实现课堂结构的创新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呈现出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信息输出和接收的特点,学生的活动或者是回答教师的提问,或者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习题,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qe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