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药煲汤配方》,欢迎阅读!

中药煲汤配方
补气血类
西洋参乌鸡汤
【用料】:西洋参15克、乌骨鸡肉250克,黄芪30克,大枣100克
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乌鸡:滋阴清热、补肝益肾; 黄芪:补气补血; 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功效及适应症】:可用于气血虚、月经不调以及气血虚损症。
黄芪枸杞子鸡汤
【原料】黄芪20克,枸杞子20克,鸡肉200克,桂圆肉。
黄芪:补气补血; 枸杞子:养肝,滋肾,润肺; 鸡肉:温中补脾,益气养血,补肾益精; 桂圆肉:补心安神,养血益脾
【功能】补气升阳、补肾益精、养肝明目,适于精神萎靡、气短肢倦、自汗盗汗、头晕目暗。
四物汤
当归5克,熟地15克,川芎5克,白芍 10克 ,
可与鸡、排骨或鲫鱼搭配煲汤(怕苦可加枸杞、大枣或少许冰糖,中和苦味)
当归:补血调经,泽颜润肤; 熟地:补血、活血,治女性脸色苍白、头晕目眩; 川芎:活血行气; 白芍:养血柔肝
【功效】:补血调经,润肤养发,改善面色苍白、肌肤粗糙等状况。
平肝息风类
天麻草鱼汤
【原料】 天麻6克 ,草鱼1条,核桃仁150克,制首乌15克,生姜15克,葱20克,盐6克,胡椒粉3克。 天麻: 平肝息风、祛风止痛; 草鱼:暖胃和中、平降肝阳; 核桃仁:补肾,温肺,润肠; 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 【功效】补肾平肝,祛风补气。
【主治】因肝肾虚损引起的腰痛、头晕、足膝酸软等症。可强身健体、益智利脑。
补肾壮阳类
猪腰汤
【用料】猪腰二双,杜仲、巴戟天、核桃肉 各20克
猪腰:补肾、强腰、益气; 杜仲:补肝肾,强筋骨; 巴戟天:补肾阳,壮筋骨,祛风湿; 核桃肉:补肾,温肺,润肠。 【功效】补肾助阳,强腰益气。
【主治】肾气不足引起的腰痛、乏力、畏寒、肢凉、小便频数、视物不清、阳痿、遗精。
冬虫夏草羊肉汤
【用料】羊肉500克,虫草3克,淮山50克,杞子15克,蜜枣八枚,生姜六片。 羊肉:补虚劳,祛寒冷,温补气血; 虫草:补肾壮阳,补肺平喘; 淮山:益气养阴,补脾肺肾; 杞子:养肝,滋肾,润肺; 蜜枣:补血、健胃、益肺 【功效】温补肝肾,益精壮阳。
【主治】肝肾二虚,肾阳不足,阳痿滑泄,腰酸脚软,夜尿多频,精少阴冷不育,妇女带下,子宫发育不良。
鹿鞭炖汤鸡
【用料】鸡一只,鹿鞭、陈皮各15克,肉苁蓉、熟地各20克,枸杞、巴戟、杜仲、龙眼肉各15克,姜二片。 鸡肉:温中补脾,益气养血,补肾益精; 鹿鞭:补肾精,壮肾阳; 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 熟地:补血、活血;
杜仲:补肝肾,强筋骨; 巴戟天:补肾阳,壮筋骨,祛风湿; 龙眼肉:补心安神,养血益脾。 【功效】男女虚损,补肾壮阳。
【主治】男子房事过度,致使阳事不兴、夜尿频数,以及头晕、耳鸣、腰膝酸痛。
人参鹿茸鸡肉汤
【配方】:鸡肉120克,红参(或高丽参)12克,鹿茸10克。
人参:能大补元气; 鹿茸:可补肾阳、益精血; 鸡肉:温中补脾,益气养血,补肾益精; 【功效】:补气而壮阳、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治一切虚损。适用于大病或失血后,伤及元气,
或房劳过度,耗竭肾精,畏寒肢冷,不育不孕。
田七海马炖鸡汤
【配方】:海马l对(雌雄各1只)、 田七10克、鸡适量。 海马:补肾壮阳; 田七:活血化瘀; 【功效】:舒筋活络,强壮身体。
滋阴润燥类
太子参百合瘦肉汤
【用料】:太子参100克,百合50克,罗汉果半个,猪瘦肉150克。
太子参:益脾气,养胃阴; 百合:养心安神,润肺止咳; 罗汉果:清热润肺,止咳,利咽。 【功用】:清润肺燥,益肺生津。适合气虚肺燥、咳喘气短、口干渴饮、燥热伤肺而咳嗽咽干者饮用。
霍斛雪梨猪肺汤
【用料】:霍斛15克,雪梨2个,猪肺1副,陈皮5克。
霍斛:养胃生津、滋阴清热; 雪梨:滋阴润肺; 猪肺:补肺虚,止咳嗽; 陈皮:理气健脾,调中。 【功用】: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凉血、助消化。用于秋季身体燥热、流鼻血、咳嗽,或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痰稠黄浓、喉痛、声音嘶哑、唇舌干燥、便秘。
常用搭配
1.山药、芡实:二药性味甘平,有健脾益肾祛湿作用,煲汤时可少佐陈皮以行气,其用量为15~30克,适用于脾胃稍虚、大便软或偏烂者。
2.沙参、玉竹:性味甘平偏寒,滋阴润肺养胃,适用于阴虚体质大便偏干或有少许咳嗽、口干者,用量为15~20克。 3.龙眼肉、百合:龙眼肉性味甘温,有补心脾、益气血之功;百合味甘微寒,有清心安神润肺止咳作用,二药配伍煲汤适用于久病体虚、失眠健忘者。龙眼肉可用10~15克,百合则可用量稍大约15~30克。
4.石斛、枸杞:石斛味甘微寒,有养胃生津明目之用;枸杞其性甘平,滋肾补骨明目,适用于久病体虚或肝肾阴虚,而见口燥咽干、头晕目眩、眼涩、腰膝酸软等。枸杞子用量约15~20克,石斛15~20克。
5.罗汉果、甜杏仁:罗汉果其性甘凉,可清热润肺、止咳通便;甜杏仁又称南杏,其性苦微温,有小毒,可滋润养肺通便。适用于阴虚肺热、咳嗽、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者。罗汉果用15~30克,或1~2枚。甜杏仁有小毒,用量为3~6克。 6.玉米须、赤小豆:玉米须味甘淡平,可利水消肿、清肝胆湿热;赤小豆性味甘酸平,有利湿消肿之用。适用湿热证之脘腹胀满、纳减尿少或水肿等。赤小豆用40~60克,玉米须可用20~30克。
以上药材可加入排骨、瘦肉或鱼适量煲汤,避免用脊骨与长骨,以免油脂较多不利于健康。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ZWi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