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学巧用古诗文

2022-08-16 22:45:0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活学巧用古诗文》,欢迎阅读!
古诗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活学巧用古诗文

作者:王立甫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2019年第01

【摘; 要】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让学生学会诵读,学会积累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如何让学生从源头上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从内心深处自发地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本文将从怎样学会诵读和运用来阐述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渠道,更重要的是强调了如何教会学生去诵读、积累,内化,去扩充,去运用。

【关键词】自然积淀; 拓展延伸; 运用表达

古诗中就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可见,古诗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古诗文教学,并引导他们灵活地运用古诗呢?我是这样尝试组织教学的:

1.将古诗文学习贯穿在语文课的教学之中

现在很多学校和语文老师都非常重视让小学生去背诵大量的古诗,但是他们大多把这项教学任务利用一定的时间硬性的让学生去完成,学生也许当时背诵的很熟练,可能过一段时间就会记忆模糊,特别是需要运用的时候不是那么得心应手。我认为教师应将古诗文的学习经常不断的贯穿于课堂教学的诸环节,因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必能耳濡目染地受到熏陶,并且还会不知不觉的领悟了古诗的意境。

记得在教学《西湖》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开场白:俗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西湖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以西湖为题材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下面谁能来为大家背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这时,大多数学生都小手高举,我指名让一名男孩起来背,他立刻脱口而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背到后两句诗时,全班的学生也情不自禁的跟着背了起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孩子们的吟诵中,他们的脑海立刻浮现出一幅碧波荡漾,荷香四溢的美好画卷,不知不觉就进入课文学习的情境之中。

当然,在课堂教学的中间或结束之际都可以灵活的将古诗的学习贯穿其中,有时一节课就可以挖掘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几首古诗。如在教学《九寨沟》一课时,这样几个教学环节给我带来了可以穿插的灵感。一是在学习多音字时,有个学生立刻就想到了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二是当学生读课文读到由此形成了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时,全班学生声情并茂的背起了李白的《望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ZB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