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德国的跨企业培训中心【整理精品范本】》,欢迎阅读!
![德国,范本,培训中心,整理,精品](/static/wddqxz/img/rand/big_25.jpg)
德国的跨企业培训中心
周继文
发布时间:2014-03—06
德国是一个职业教育体系非常完善的国家,众多高质量的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在体系内扮演着各自不同的角色,跨企业培训中心便是其独具特色的培训形式。据联邦职教所对跨企业培训中心所做的调查,全德国共有955家跨企业培训中心,提供144101个企业培训岗位.
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形成与19世纪所形成的实训车间密切有关.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培训方式明显适应不了企业发展的需要.在现代化的工业大企业中,企业内部的劳动分工及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决定了在这些企业中培训内容必须反映企业自身的特点。所以,他们通常是在企业的实训车间内进行培训的。在一些中、小企业中,为了满足培训条例所规定的要求,往往也需要建立相应的实训车间。但由于建立一个实训车间需要较大的投资,中、小企业不具备这些条件。而根据职业教育法和手工业条例的规定,如果这些企业不能满足培训条例所规定的培训要求时,他们将不具备作为培训企业的资格。通过与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合作,这些企业才具有培训资格。这样,就产生了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委托培训,即在双元制职业培训中,企业培训的部分内容可以在跨企业培训中心进行。跨企业培训中心可理解为培训企业“扩展了的实训车间"。成立跨企业培训中心的主要目的是:(1)通过各种培训方案的实施,提高企业的培训意愿和培训能力,补充企业职业培训,保障充足的培训岗位的供应;(2)拓宽职业基础教育,加深并强化专业教育,同时注重职业原则的贯彻;(3)在教育层面上有效完成学习目标.主要途径有将学习过程系统化,进行在个人能力基础上的充分练习,在简化的、模块化的或者模拟的学习情境下学习完成复杂的工作任务;(4)调整区域间的培训质量差异;(5)及时适应科技、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发展,满足培训条例的基本要求;(6)保障和提高职业培训的质量,通过引入行动导向教学管理的原则,吸纳高素质的培训者,发起和促进各种学习场地间的合作.
由此可见,跨企业培训中心是德国学校与企业充分合作下的产物,经过几十年与时俱进的发展,跨企业培训中心逐渐
转变为多功能的“能力培养中心”、技术转移中心、事务服务中心。为了促进在新的联邦各州中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发展,1991年在柏林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成立了一个新的工作部门负责跨企业培训中心的促进工作,从而完成了该项工作必需的组织前提.该部门的主要功能为咨询、建议以及为参加职业培训的机构制定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培训计划,并在建筑、电工及商业管理领域首先提出了培训要求。为了促进在新的联邦各州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发展,还着重建立和发展原联邦各州与新的联邦各州的伙伴关系。原联邦各州的行会组织不仅提供对跨企业培训中心在需求调查方面和职业培训场地方面的构思及促进的经验,并根据规定提供一定的财政资助。
2001年5月,联邦政府发布了“跨企业培训中心成为能力培养中心的促进措施”,引导跨企业培训中心向着能力培养中心发展。在这一过程当中,德国政府、教育部门重视的并不局限在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场地数量够不够多、场地够不够大、设备够不够先进,而是更加注重扩大跨企业培训中心服务社会功能。
跨企业的培训中心大多由几家企业联合建立,或者由几个商业组织(如商会、地区手工业和贸易协会等)建立,一些地方当局也参与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建设。有时属于职业学校的教学车间也用于跨企业的培训。主要的责任方有:手工业协会、区域手工业协会、手工业同工会、工商业协会等。他们既是跨企业培训中心的所有者,又对其进行管理。另外,还有一些地方组织和私人团体及公共福利法人等承办跨企业职业培训中心。以德国梅克伦堡州美伦茨县的瓦楞市跨企业培训中心为例,现有教职工200人左右,其中20%为兼职培训教师,年培训4500人。该中心提供职前、职后约40多种专业的职业培训,中心装备了大批先进的培训设备,建立了从属加工、机电、木工、建筑、印刷方面的培训设施,承担了从工商业到手工业,从大企业到中小企业的多种培训项目。
跨企业培训中心所提供的教育培训产品,主要是实施起补充作用的跨企业职业培训课程,支持促进中小型企业的教育培训。学员是来自双元制中的受教育者,他们已经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但是,培训企业由于缺乏设备或培训师而无法进行教学的培训内容,于是便委托相应跨企业职业培训中心进行。跨企业培训措施提前写入企业与受教育者签订的培训合同,并交与行业协会审查。
跨企业培训的培训内容完全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因此,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践性。一个行动导向的跨企业培训中心是自我监督式学习的基础,而行动导向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学习成就。受训者可以很快的融入企业工作过程;学习内容在集中时间段内进行传授,不受企业工作流程的打扰;在知识传递、能力培养上可以超越企业的专业范围,受训者可以收获额外的专业知识、行动能力和实践技能;以公共的教学计划为基础,节约成本。在跨企业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接触到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一些知识和技能,学生可以在正常的工作之外进行学习,学生可以同其他受训者和跨企业培训教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Ks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