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023-01-05 07:06: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欢迎阅读!
对大,心理健康,因素,影响,家庭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要: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期,但研究表明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很复杂的,而家庭因素占有很大的比重。一个在温暖完整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更有可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而家庭成员的缺失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生理健康成长,更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长远的影响。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变化发展,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对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家庭因素进行研究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关键词:家庭因素 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一)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遇到困难直接撒手,毫无主张;有远大的学习目标,但是缺乏学习动力;有信心,但没有恒心。

(二)对大学适应能力差。一些大学生离家在外,缺少家人的呵护,心里少了一丝温暖。有些对大学老师的授课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不习惯,而产生了压抑烦躁的心理。

(三)人际关系能力低下。很多大学生难以融入大学生活,不善于与他人交往,这就导致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障碍。

(四)家庭经济困难。大部分贫困大学生生活上压力较大,这样的状况使他们产生消极悲观的心态,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五)求职和就业的压力。在就业压力严峻的今天,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都未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因而产生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 (一)家庭的户籍类型

据统计,农业户口的大学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九个因子的严重程度高于城镇户口的大学生。 (二)父母的学历

父母学历是高中及其以下的大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和精神病性五个因子的严重程度要高于父母学历是本科和大专的大学生。 (三)父母的教育方式

1、溺爱型。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和分寸,过度包容孩子的行为和要求。

2、专制型。家长要求孩子必须一切听从家长,用权利和强制性的训练使孩子听命。 3、放任型。这种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自流的家庭称为放任型家庭。有些家长只顾自己工作或贪图个人享乐,而放弃了对孩子的教育

4、民主型。民主型家庭是积极向上的,家长尊重孩子,与孩子能相互交流各自的看法,使平等尊重与适当限制相结合。 (四)家庭氛围

和谐的家庭氛围能使子女身心愉悦,心理压力减轻,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良性发展。不和谐家庭中,争吵、溺爱、冷淡和家庭暴力都会给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五)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在气氛紧张的家庭里,学生容易形成孤僻、自私、玩世不恭等不良品质,欢乐、和谐、健康的家庭生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六)家庭经济状况

家庭的经济收入状况决定的家庭的居住条件、家人对学生的关注程度、教养方式及对学生的经济投入情况等,与学生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七)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是指一个家庭的组成方式和各家庭成员的总体状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据数据统计,大部分孩子心理不健康都是因为家庭结构的不合理造成的。 现如今的家庭结构主要有:

1、单亲家庭,是指由单身父亲或母亲养育未成年子女的家庭;


2、单身家庭,指人们到了结婚的年龄不结婚或离婚以后不再婚而是一个人生活的家庭; 3、重组家庭是指夫妻一方再婚或者双方再婚组成的家庭;

4、丁克家庭,指双倍收入、有生育能力但不要孩子、浪漫自由、享受人生的家庭; 5、空巢家庭,是指只有老两口生活的家庭;

6、寄居家庭,指父、母健在,子女不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家庭; 7、父母双亡家庭,父母均离世,只留下子女的家庭。 三、解决对策和建议 (一)家庭方面

1、家长要充分意识到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自觉承担教育义务。

2、努力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采用适当的教育方式,以民主平等的态度与大学生子女沟通交流,要懂得关怀孩子,学会宽容孩子,也要对孩子必要约束。

3、家长与学校双方积极主动沟通,保持密切联系,密切跟踪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 (二)学校方面

1、开展新生心理普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整体分析,并将结果反馈给辅导员,确定应对对策。

2、开设心理教育课程,教会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和懂得寻找外界干预等。让学生明白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和懂得寻求帮助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3、对家庭困难的学生进行标本兼治的物质心理双脱贫。鼓励他们正确对待挫折,以积极心态对待生活的挑战。

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施展才华创造条件。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排解心理压力,同时可以满足成就感,对纠正心理问题也会有很大帮助。 (三)国家方面

从国家社会层面减轻学生心理的压力,要加大对贫困生的补助力度,尤其是农村的大学生。吸收借鉴他国教育模式,改革教育模式,从源头上解决学生学业压力。加大对大学生就业扶持力度,增设就业岗位,支持自主创业,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

总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情况不容忽视。对于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而言,需要认识到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直接影响,了解家庭结构、经济情况、父母期望等对学生造成的实际压力,然后通过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家庭压力和组织学生开展心理实践活动等方式,逐步弱化家庭因素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1、参考文献

[1]杨钰.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4)

[2]翟亚丽.论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5(03) [3]王晓磊.论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3(13) 2、作者简介:

王艳, 19861121日,女,教育学学位,助教,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教育管理. 刘春芳,19791011日,女,管理学学位,助教,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市场营销.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Dk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