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欢迎阅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作者:令狐昌桂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2017年第5期
阅读兴趣是阅读技能形成的基础,也是小学生阅读能力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实践证明,兴趣既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又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当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调动内在潜能,愉快地学习,主动克服学习上的种种困难,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
一、巧设悬疑,激发兴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小学生认知的最大特点是好奇;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小学生认识事物总是从疑问中探求。鉴于此,教师应该巧设悬疑,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可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实际,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地提一些富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做到精心设问、巧于提问,尽可能地让学生去思考和探索,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教师可先出示两幅图:一幅是原来小村庄的美丽景象,另一幅是小村庄遭受洪水灾害后的景象,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这两幅图的变化。通过观察,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小村庄会变成这样呢?”于是,教师再相机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主动去阅读课文,寻求答案。又如,在教《司马光》一课时,教师可出示一幅孩子们在一口大水缸边快乐玩耍的挂图,同时播放一段轻松的音乐,直至音乐突然停止,教师趁机说:这时候,一个小孩子不小心掉到缸里去了,你们想不想当英雄,想办法把这个小朋友救出来?看看谁的办法最多、最好。于是,学生在情景的创设中饶有兴趣地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想出了许多营救的方法。
其实,每篇文章都有其逻辑结构,或首尾呼应,或按事件发展顺序等。通过抓住课文的逻辑结构,巧设疑问,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思维的严密性。要使学生抓住“逻辑结构”,就要教给学生读前思后、读后想前、边读边想、细读深思的读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巧设疑问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减少学生阅读时的不耐烦,充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积极思考,在推理、判断的释疑过程中,兴致盎然,使其思维的连贯性得到训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读思结合,加深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借助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符号所代表的含义。如果阅读过程中没有符号思维,阅读的感知和理解过程就会受阻,更会影响学生对文本信息符号进行有效的分析与综合。读思结合就是要让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如果学生能口诵心悟、读中有思,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就会不断加深,阅读能力自然就会提高。同时,要倡导并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中会注重并贯穿这样的问题:“你是怎么理解的”“说说你的看法”等。在这种启发性思维的对话语境中,学生根据自己独特的感受对问题作出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表达,既尊重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又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了独特的感受。在确保学生充分、自主的个性化阅读开展的同时,又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如在教学《一路花香》时,为了体悟这则寓言的深刻含义,教师可作如下设计:
师: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三个角色?你最欣赏谁?为什么?在回答前,请同学们在书上图画出和他有关的语句,并好好地读一读、想一想,然后谈谈对角色的看法。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0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