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徽文化中的服饰图案

2023-01-08 15:36: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徽文化中的服饰图案》,欢迎阅读!
图案,服饰,文化
浅谈徽文化中的服饰图案

作者:张融,邬红芳,陈德敏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1年第5



张融 ,邬红芳, 陈德敏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艺术学院,安徽 芜湖241000

摘要:本文以徽州服饰中图案纹样的研究为主线,通过对徽州地区服饰资料的采集,结合时代背景,阐述徽州服饰上的图案样式及其在生活应用中的寓意。

关键词:女子服饰;图案;寓意;历史传承

中图分类号:G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105005702

皖南徽州地区自然与人工环境所构成的视觉形象图形系统,是徽州民间图形艺术。它包括徽派建筑三雕、绘画、剪纸、服饰、编织和陶艺等所形成的装饰艺术形式。其内涵深厚、丰富,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区域特征。徽州服饰作为直接反映徽州历史的布面文化,它保留着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精湛技艺。现代服饰设计常将民间传统装饰与造型作为创造灵感的源泉,那么,研究徽州服饰图案必然为丰富徽州地区民间艺术提供了新鲜血液。

一、 徽州服饰

明清为徽文化的鼎盛时期。明末清初之际,清朝统治者从“男从女不从”等服饰控制上改变汉族人民的思想,男子服饰基本服从清朝长袍马褂穿着,女子仍旧以襦裙、背子、宽袖衫为基本服饰,以至于社会整体服装样式还留有明代服饰的痕迹。徽州地区官宦家庭的穿着,男子身着大襟长袍、马褂,束带长裤,挂钱袋、扇套、小刀、香荷包、眼镜盒等小件装饰,脚着白布袜、黑布鞋;女子穿比甲、宽袖衫和襦裙,足着小脚鞋。

满族与汉族文化的相互交流,最先体现在服装的交流上。清初的满族女子平时着长袍或衫,袖口宽大。在袍衫之外加着与腰际平的坎肩,有时也着马褂,但不用马蹄袖。汉族女子穿比甲、宽袖衫和襦裙,足登小脚鞋。而乾隆嘉庆以后,服装形态渐渐发生变化。政局的稳定,国家的经济繁荣,满汉的往来密切,造就了服饰上的改变。满族女子袍衫样式还保留,但袖筒变窄,在袍衫外罩马甲,并且有领,领的形式多样。汉族的刺绣在清朝贵族袍衫上的运用,繁阔之最时,有“十八镶滚”一说。镶滚彩绣也便成为清代女子装饰的一大特色。汉族女子服装仍旧保留着上衣下裳两截穿衣的着装特点,穿着由清初的比甲、宽袖衫、襦裙转变为大袍衫加襦裙的装扮,裙内穿裤。汉女受满族服饰的影响,结合袍服的立领、右衽、宽大的镶边,着镶边长袄和裤或裙。满族服饰主要样式就是以镶边长袍和裤作为它的特色,那汉人的镶边长袄比满人的旗袍要短一点,及膝,裤子在衣下仅露出一截。在镶滚彩绣上,根据财力的高低,镶滚彩绣的繁杂程度不一。清末,政局动荡,西方外来文化的侵入,从思想上改变了人们的服装审美观点。女子袍衫由原来的长至臀部缩短到腰下,窄腰身,上身呈小袄形制,下裳仍着襦裙。镶滚彩绣不比康乾年间的繁杂,但仍保留着镶滚彩绣之风。民国年间,政局改革,学生装流行。女子上身穿盘扣小袄,着露脚踝的襦裙,脚穿白布袜、黑布鞋。

徽商落叶归根的传统思想,将京城最流行的服装款式、服装花样间接的带回故乡,以至于清末徽商风尚不再,这些服装样式、花样还在徽州沿用。

二、徽州服饰图案的艺术显现


徽州服饰图案内容很广泛,人物、山水、花鸟、文学故事、宗教神话、民俗风情、民间传说和其他社会生活等题材,这些题材都吸收了徽派版画的传统内容,在构思、构图上有共同之处。以动物、花卉、虫鱼为题材象征吉祥物的图形使用较多:花卉图形除松、竹、梅“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四君子”外,牡丹、荷花、石榴、荔枝、柑橘、白果、枣子、花生等,都是层出不穷的表现对象。这些形象大多用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手法来表现人们美好的愿望,这种寓意的吉祥图形,在徽州服饰中广泛使用,无论是服装、鞋子、首饰或手绢,处处装饰着精美的象征图案。

1.服装是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的艺术文化。也正所谓,“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在满足人们初级物质需要之后,提升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成为人们所追求的重点。徽州男子常年在外经商,徽州女子将她们对父亲、丈夫、儿子的美好祝愿借助图案形式表现在服装上。

民间图案对自然现象的提炼与概括常有化圆为方,变曲为直,把自然形态用几何化的手法规律化、平面化、图案化和装饰化,具有一定的象征寓意。家里年长者多在衣服通身加以蝙蝠、寿菊图案和松鹤图案纹的彩绣,喻义吉祥长寿。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取蝙蝠的谐音“福”,喻义着添福;取松鹤是一种寓意长寿、祥瑞的动物,喻义添寿;取菊花之寓意松菊延年。这些都突出年长者对吉祥、如意、欢乐的幸福晚年生活的理想愿望的心理。

八宝团纹,又叫八吉祥,是取佛家的八种法器——法螺,具有菩萨果妙音吉祥之意;宝伞,张弛自如,曲覆众生之意;法轮,大法圆转,万劫不息之意;宝瓶,福智圆满,具完无漏之意;盘长,回环贯彻,一切通明之意;莲花,出五浊,世无所染者之谓;金鱼,坚固活泼,解脱坏劫之意;白盖,遍覆三千,净一切药之意。

2艺术审美的形式表现。图案纹样的审美讲究形式美的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平衡、对比与调和、重复与节奏。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创造服装图案,用他们对美的感悟来表达和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从现代设计美学理论上看,我们可以从构图、造型和表现手法等角度去探究服装上的图案之美。徽州服装图案求全求美,喜欢完整和圆满是其审美特点。大部分的服装图案纹样图与地的比例关系是图占画面面积的2/3以上。这种图与地的关系,不仅从客观上决定了画面的紧凑、饱满,而且完整又饱满的构图使得服装整体看起来给人一种殷实、希望、富足和美好的感觉。

3.服装图案的艺术抽象形式。画之美与图案之美均在似与不似之间,抽象与具象的结合,其目的是创造一种永恒的稳定的形式美。我国古代服饰图案早就将抽象、概括这一手法运用得淋漓尽致。民国时期的蓝白提花缎短袄,就是通过大胆地舍去并强化形象的特征,使之形象单纯化、意念化,是把具象转化为抽象。这种处理的方法与手段至今仍被广泛用于图案设计中。在图案的构图设计中,画面中图形与图形之间的组合,有时为了表达一个美好的愿望,人们在绘制一幅图案时常常将不同时间、空间的形象展示在一个画面中。右图为黄山会文化博物馆民

国初年的一件云肩,将荷花、牵牛花、梅花同时放在云肩上,并运用对称的手法使其圆润完整。

三、徽州服饰图案的社会价值

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徽州服饰图案研究的主要价值。在民间装饰图案所承载的艺术形式中,图案记录着人们生活的精神状态。设计的核心是为人服务,设计语言全球化使得民族艺术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民间服饰图案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社会价值也得到相应的体现。因此,民间服饰图案的研究,不仅仅是简单继承与应用,更多的是其社会价值和大众的审美心理,不同民族的审美与思维都是作为未来服饰设计的趋势。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rT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