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黄豆调研报告(共3篇) 》,欢迎阅读!

黄豆调研报告(共3篇)
第1篇:观 察 黄 豆 观 察 黄 豆
五二班 周晓雯 指导老师 左 中
今天,老师留了观察日记,可以写小动物、食物、植物„„我冥思苦想,还是选了黄豆。 2010年3月24日 星期三 晴
我先挑出黄黄的、大个儿的、饱满的黄豆,然后用温水泡豆子。过了一会儿,黄豆皮就像老奶奶皱巴巴的脸。接着,我拿出盆把黄豆倒了进去,又用湿布盖住,最后,用石头压在上面。 2010年3月25日 星期四 晴
今天一早,我便去看我的小黄豆了。“哇!”我的小黄豆已经长出了短短的头发,有的长胖了,还有的变化不明显。我一闻,有股清清的,似有似无的豆香。我又喂它们一些水,然后用布子和石头压了上去。心想:太好了,快成功了。
2010年3月27日 星期六 阴
“昨天没去看小黄豆,它们还好吗?”我边说边来到小黄豆面前。我的小黄豆已经全长出大约1厘米长的小芽儿了,还有的是青绿色的,我忍不住用手去抚摸它光滑的身子。心想:它们长得可真快呀! 2010年3月29日 星期一 阴
太棒了,我的小黄豆已经脱下了它薄薄的衣服,有的还羞涩地不想脱下呢!我高兴极了,我成功了。 2010年3月31日 星期三 晴
今天,同学们都拿去自己的胜利品。有人种黄豆、有人种黑豆、绿豆„„豆子的形状各异:像害羞的姑娘,又像数字,又好象路灯„„豆子在我心中更可爱了。 通过这次种豆,我明白做事要坚持,不半途而废,我决定不在像以前总是没信心做好一件事啦。 第2篇:最后的黄豆 《最后的黄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领悟小说以“黄豆”为依托构思小说情节的巧妙之处。 2学会多角度探究“最后的黄豆”所蕴藏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黄豆”在文中的作用。 难点:“最后的黄豆”所蕴含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张图片大家都认识,对,黄豆。我们喝的豆浆、吃的豆腐豆干都是用它做的,那大家喜不喜欢吃炒的黄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中的主人公就是一个特别喜欢吃炒的黄豆的人,这篇小说就是《最后的黄豆》,那文章题目为什么叫“最后的黄豆”,围绕着爷爷和黄豆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接下来请同学们速度全文。 二、整体感知,梳理全文思路 通读全文,简要说说爷爷的一生。(意在了解学生把握文本整体的能力) 故事概述:
爷爷的一生是可悲的一生。他十七岁白手起家开了染布坊,并且凭着他的勤奋与不择手段很快挤垮了镇上另一家大染坊而声名大震,赚了好多钱。但他的儿子是个“倒钱筒”,又抽大烟又赌博,以致把爷爷大染坊都赌没了。爷爷临死时把积攒下来的金子打成黄豆装在布袋里带进了棺材。好赌的父亲因为没有找到这些金子而疯了。“我”(孙子)最终明白爷爷带走的黄豆其实是他给自己的活命钱,但是他懂得了爷爷的用意,他冒着忤逆不孝的骂名,智慧地平掉了爷爷的坟头,当他也成为一名企业家的时候,他决定把自己的全部财产在死后全部捐给社会。 过渡语: (铺垫或总结:这是一个一家三代的故事,涉及到爷爷,父亲和孙子“我”。爷爷是中心人物,故事最多;父亲着墨不多,却是情节的关键人物;“我”既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事件的亲历者。那么这样一个具有几十年跨度的家庭兴衰史怎样把它用极端的篇幅表现出来呢?这就需要构思。细心的同学就会发现,爷爷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黄豆。 思路结构
爷爷吃黄豆偷艺
嚼黄豆 爷爷挣下大染坊 爷爷兑染坊抵债 捡黄豆 爷爷娶亲
撒黄豆 爷爷的临终遗言 托黄豆
(这就是这篇小说构思的巧妙之处,也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一个学习目标,接下来我们再细读文本) 三、自主学习(10分钟)
1、用笔画出爷爷与黄豆各种情状的句子,概括“黄豆”在全文中的作用。(探究黄豆在组织全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小说主旨以及作者情感方面的作用。) 2、结合小说主题,谈谈“最后的黄豆”给你的人生启示。 四、小组讨论(8分钟) 五、反馈精讲 1、
第一节,“他爱吃黄豆出了名。”(总写,总领下文爷爷爱吃黄豆,暗合标题“黄豆”) 第二节:“爷爷蹲着看染布时,就从兜里摸出几粒炒熟的黄豆塞到嘴里嚼,这样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写爷爷蹲看染布偷学技艺嚼黄豆,写出爷爷的专注,忍耐的个性) 第三节:“爷爷没钱请帮工,自己把麻绳往肚子上一勒,一把黄豆往嘴巴里一塞,一边香甜地嚼着,一边搅动大染锅。当爷爷嚼完三四把黄豆时,青布便染成了。”(刻画爷爷开始染布时大把香甜地口嚼黄豆,与搅动大染缸相呼应,表现爷爷开张时的兴奋、激动、喜悦和对作坊成功的信心)
第四节两处:“没过半月,爷爷快乐的嚼着黄豆把那几口锅搬进了大染坊。” “在嚼着一把又一把黄豆时,爷爷兜里也开始响着咣咣当当的银元声。” 第五节:“有了钱,除了每天有滋有味的多嚼几把黄豆,还娶了奶奶。迎亲那天,爷爷喝了好多酒,醉了,进洞房时还绊了一脚,兜里的黄豆全撒在地上,他捡了好一阵子,奶奶什么反应,到现在我也不知道。” 第7节:“闲时,爷爷经常是一边慢慢地嚼着黄豆一边跟我聊天,像在咀嚼他的一生。” 第9节:“那一天爷爷没有嚼他的黄豆,唉声叹气,一脸乌云。” 第10节:“搬出大染坊时,爷爷习惯性地掏出黄豆,迟疑了一下,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 第12节:“他手中攥着一个小布袋,打开来,是些黄豆。昏暗的灯光下,豆子炒得金灿灿的。爷爷说,这辈子只剩下这点黄豆了。他的声音很轻,连他旁边油灯的火苗都没有动一下。他颤巍巍地拈出一颗豆子,习惯性地放入口中,又想嚼它。不知是黄豆太硬还是爷爷老了,牙口不行,他没嚼动,又把豆子放入袋中。” 第13节: “他慈爱地对我说,如果你长大了真活不下去,可以再到爷爷这里来拿这黄豆吃。” 第15节:“第二天早晨,爷爷走了,手里紧紧攥着那小袋嚼不动的黄豆。” 第18节:“我蓦然明白,爷爷那小袋黄豆是什么了。” 第22节:“为什么这么做?有记者问我,我一时语塞,眼前浮现出爷爷那小袋最后的黄豆。” 小说中多次写到爷爷嚼黄豆,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①生动揭示“爷爷”心理,反映“爷爷”专注、执著和顽强的性格特征;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将“爷爷”创业、守成过程中的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③为情节发展做铺垫,使故事情节更丰富、更合理。 2、
“最后的黄豆”实际是“金豆”,是爷爷一生心血的结晶,是导致父亲发疯的诱因,也是对“我”的一个交代。爷爷一生追逐着金豆,却被金豆给害了。之于父亲和“我”,小说要告诉我们的也许更多,每一个人都可以读出自己的心得来。 譬如:
怎样才能维持一个家庭的兴盛,光有财富显然是不够的。 对于财富的追求远不如对于孩子的培养来得重要和迫切。
怎样面对财富,是把它传给子孙,是把它带进坟墓,还是让它回归社会,不仅是一种处理方式的不同,更是一种人生境界,一种处世哲学。 六、作业
针对近几年出现的“富二代”、“富三代”、“我爸是李刚”、“啃老族”等一些社会现象,谈谈你的看法,要求200字以上。
第3篇:观察黄豆专题 观察黄豆
前几天,老师让我们观察豆芽的生长过程。回到家后,我急忙让妈妈给我准备一把黄豆。
我把黄豆放在手心里,仔细地观察。我发现干黄豆又硬又小,呈圆形,土黄色,摸上去很光滑。我把黄豆放进盛满水的杯子里,过了一会儿,我发现黄豆的全身裹着一层细细小小的泡泡,仿佛穿着一件珍珠外套。没过多久,黄豆的表皮渐渐皱了起来,就像一张长满皱纹的脸。
到了下午,我去看这些豆子。啊,黄豆宝宝都变了模样。它们变得又大又肥,表皮也不皱了,有的还撑破了肚皮,露出了白白的身体。它们再也不是圆溜溜的了,都变成了椭圆形。我轻轻把皮拨开,看看黄豆里面是什么样的,原来是两片椭圆形的豆瓣。
第二天,我把泡黄豆的水给倒掉了。然后用一块干净的布把它们包起来。两天后,我发现乳白色的小芽从黄豆的肚子钻出来了,短短的,嫩嫩的,就好像春天刚长出的春笋似的,我高兴极了。 我终于明白豆芽是怎样长成的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z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