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学]高校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 杜婵》,欢迎阅读!
![教育学,人格,魅力,高校,教师](/static/wddqxz/img/rand/big_131.jpg)
高校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
杜婵婵
(安康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陕西 安康 725000)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然而现在大学校园里却出现了旷课、早退、顶撞教师等不该有的行为。针对高校中的种种不良现象,本文从高校教师人格魅力为切入点,从师能、师德、师仪三方面,浅析了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大学生学习及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人格魅力 教育 影响
唐代大教育家韩愈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
()
教师为本。1[P117]从古至今,教师对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现今高校里却出现诸多旷课、迟到、早退、顶撞教师等种种反常现象,这固然与学生自身素质有关,但也与高校教师人格魅力的下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试从高校教师的人格魅力出发,对上述现象做一分析。
一、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是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教师就如一本教科书,他的人格魅力会不知不觉地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可以给学生带来心灵的震撼。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关键期,可塑性大,模仿力强。这个时期,他们迫切需要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精神基础。而高校教师和大学生接触最多,形象最具体,其人格魅力也最能为大学生提供行为规范的物化模式,最容易成为大学生效法的典范。因此,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是一名大学教师应该具有的基本条件。
二、高校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
作为大学教师,其应清楚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学生中所产生的影响,注重自己的人格魅力培养,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良性的教育。但是,当今大学校园却屡屡出现逃课,早退等不良现象,使学生和老师总是不能和谐相处,就此,我做了如下三方面的分析。 (一)师能因素
大学,是实力和地位的象征,也是学生倾慕的对象,因为学生往往更看重名师。所以高校教师应该的知识结构应是由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丰富的社会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等构成的统一体。高校教师与学生本来就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学生总喜欢带着挑剔的眼光去衡量任课教师。如果教师具有高超的学术水平,就可以让学生产生对其的信赖感,反之,就会产生审美的厌倦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高校教师应从两个方面来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量,尽快成为具有开拓创新能力和专一多能的“双师型”人才。一是要多方位地完善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在课堂上,教师应注重指导学生活用发散性思维,举一反三,引导学生思考,并用充足的理论解决学生提出的课本以外的问题;二是要有娴熟的操作技能和实际意义,理论联系实践,用事实说服学生。同时,与时俱进,使专业课程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然的投入课堂其中。 (二)师德因素
教育自始至终是人与人的接触、交流和相互影响,因此,高校教师应有博大的心胸,豁达的心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虚心接受学生意见,然而高校教师却忽视了自己的道德修养,写字潦草、手机随叫随接、随地吐痰等诸多不良习惯常常出现在课堂上,这样不仅造成自身道德素养的丧失,更会引起同学的反感。师爱是一种无私而伟大的爱。师爱,不单纯是一种感情,同时也是一种活动。师爱是教师力量的源泉,强烈的爱生之情会使教师倾心于教学工作,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潜力发挥的淋漓尽致,师爱是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润滑剂,对后进生转化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师的自我素质培养是迫不及待的。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拥有强烈的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良好素质的体现。 (三)师仪因素
高校教师的穿着亦应该适应其职业特点,起到师表的作用。试想,一个不修边幅或衣着过于绚丽的教师,站在讲台上,即使拥有渊博的知识,也只能成为学生群体中一个茶余饭后的娱乐话题。所谓仪表,就是综合人的外表,它包括人的形体、容貌、姿态、举止、服饰、风度等方面,是人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仪表,不仅仅是个人的穿戴修饰,还与其道德品质、思想修养、文化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校教师作为社会的先进知识分子,担负着推动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责任,更应注重自我的仪表规范,对大学生起着表率的作用。以西欧教育礼仪文化为例,教师以衣着整洁、举止大方、语言文明、待人有礼为荣,以与学生结朋为乐,而这正是我国高校教师自我仪表规范要学习的重要内容。
三、结束语
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屈伯川多次提出:“办第一流大学要靠一流的教师”,“大学是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地方,同时又承担了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任务,工作的好坏,关键在
()
于教师”。2[P90]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历史大背景下,大学生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需要教育,需要引导,从这点讲,高校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
高校教师“只有彻底摒弃依附意识和奴性心理,用自省意识和批判精神作为人格支撑,
()
方能走向独立和自由,完成自己的人格建构”3[P55],从而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对大学生起
()
着一个积极的为人师表的形象。 “公生威,爱生情,尊重换尊重,人心换人心。”4[P111]也只有当高校教师与学生达成心灵上的融合交汇,由传统的师生转变为知心朋友,大学校园里的种种不良现象才有望早日根除。
参考文献:
[1] [3]毕凤琴,王玥,张旭昀.浅谈素质教育视野下专业教师的素质与能力[J].教育探索,2010(1).
[2]刘元芳,任增元.屈伯川高等教育思想精髓探析——纪念屈伯川先生诞辰100周年[J].高等教育研究,2009(9).
[3]陈金凤,杨德广.当代大学教师学术人格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11).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ZO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