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文学作品作用提升幼儿德育品质

2022-08-17 09:07: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发挥文学作品作用提升幼儿德育品质》,欢迎阅读!
德育,文学作品,发挥,幼儿,提升
发挥文学作品作用提升幼儿德育品质

作者:刘彬

来源:《新课程·上旬》 2014年第20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机关幼儿园)

要: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时期。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再满足于追随、服从成人,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接受能力、阅读水平、沟通技巧、艺术欣赏能力都较强,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水平明显提高。运用文学作品对幼儿开展道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幼儿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正面发展。

关键词:文学作品;德育品质;道德教育

一、精心选材,整合文学作品载体

1.绘本故事

绘本是最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形式,通过精美的画面和简练的文字幼儿传达正面的教育信息。如,绘本故事《大卫上学去》中,描述了大卫在学校学习规矩的状况,他必须学会与别人相处,并且要遵守学校里的规矩。在阅读过程中,幼儿渐渐融入绘本情境中,学做小老师去提醒大卫,告诫大卫要遵守学校里的规章制度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幼儿学习习惯,让孩子懂得遵守学习礼仪,激发他们成为一个合格小学生的强烈愿望。

2.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就是孩子们自己的故事,幼儿会不自觉地模仿和扮演童话中的角色。大班幼儿维水平较高,在阅读和理解的过程中能识别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坏人;哪些是好习惯,那些是坏习惯;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勇敢。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品质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培养。为此,精选了如《丑小鸭》《龟兔赛跑》《皇帝的新装》《狼来了》等故事。

3.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通过寓言向人们揭示人生哲理,培养诚实守信、谦虚友善、团结奋斗等道德品质,从生活的各个角度给人们以教益或警示。在《伊索寓言》中,我们不难找到关于劝诫人们做人要谦虚的故事。

二、挖掘内涵,多形式渗透道德教育

1.阅读活动

针对观察班级幼儿出现的问题,教师有目的地选择文学作品。通过幼儿自主阅读,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感受故事所要表达的道德情感,开展拓展活动,引导幼儿理解作品要表达的德育意义。

2.角色扮演


体验是实现道德回归生活的良好途径。我们采取故事表演的形式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在班里的角色游戏中,有一个“星光剧场”,每隔几天都会有新剧目上演,孩子们在这里自发地排练听过的、看过的故事。在故事表演中,幼儿分角色扮演故事人物,幼儿把自己的角色转化为故事中的某个人物,幼儿自己在故事中体验故事情感。

3.续编故事

发生在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幼儿与家长、幼儿社会成员之间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可以对儿童德育效果产生影响的鲜活素材。有一次户外活动结束后,我让孩子拿好衣服回到教室,看到有一件衣服躺在教室的地板上,所有的小朋友任凭它躺在地上却没有一个人去把它拾起来,齐刷刷地迈过去,踩过去。于是接下来的阅读活动中,我让孩子们续编故事《小衬衣哭了》,让孩子们想象一下,如果地上是自己的小衬衣,会怎么想?会希望有一个怎样的结局?为什么?孩子们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续编的故事中,体验到了小衬衣的不开心,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三、回归家庭,促进德育行为内化

有效的德育必须回归儿童的生活,对儿童生活进行积极的指导。班级通过家长会、开设讲座、创设班报帮助家长提高认识,在家中能以身作则,与幼儿园口径一致地引导、教育和要求幼儿,指导家长正确地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并有意识地陪同孩子一起阅读,培养幼儿阅读的持久性。

通过发现幼儿在行为习惯、道德品质上出现的问题,运用文学作品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初步形成具有德育意义的阅读素材,凸现出了幼儿文学活动对幼儿德育的价值,有效地促进了幼儿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正面发展。然而在文学活动中开展道德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实践。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发、实施,更好地激发阅读活动的活力,这些都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思考、探索。

参考文献:

1]潘云忠.在德育教学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J.文学教育:上,2014.

2]马亮.浅谈如何优化德育教学资源[J.学周刊,2014.

作者简介:刘彬,女,1984年出生,本科,就职于福建省泉州市丰泽机关幼儿园,研究向:幼儿教育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cM.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