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文

2023-05-12 08:45: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文》,欢迎阅读!
作文,指导,如何,学生
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文

概要:要想指导小学生把作文写具体,过好句子关是第一步,然后在选材上下功夫,再通过细致的观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选材写细致,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文章不但更加具体,而且更加有美感、有深度、有灵魂。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不过在纸上说自己的话。”这句话其实就是强调“说”就是“写”。只有将话说通顺、说具体,才能将句子写完整。我十分强调学生说话时一定要将一句话完整地说出来。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时,我要求学生要把句子说完整,把意思表达清楚。如《开国大典》教学中,我提问:“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典礼前、典礼时、典礼后。”然后坐下了。我当时就要求他重新完整地说一遍:“课文是从典礼前、典礼时、典礼后这三方面来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通过这种训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表达思维,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将自己想表述的内容规范地用文字书写出来。 第二,鼓励广读勤记。伟大的诗圣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文老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引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教学中,我经常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每个人阅读的书籍,让他们在书籍的海洋中寻找沃土,积累语言知识。同时,我还制作和印发阅读卡给他们。阅读卡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让学生对精彩的语段、富有哲理的诗、名言名句等,摘抄下来,熟读并背诵。这样学生们不仅增加了词汇量,还感受到内涵丰富的句子是怎样的。

第三,经常开展修改句子的训练。如进行扩写句子、采用修辞手法仿写句子等,让句子变得具体和生动。

一、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展开联想和想象

苏联著名诗人别林斯基曾经指出:在文学中,尤其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造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学生要写好作文,必然要具备一定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因此,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我着重培养学生展开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物及人等的发散性思维,加深对观察对象的认识和理解,锻炼想象能力,使描写对象具体、形象、生动、感人。

有一位学生在写《美丽的校园》时,描写了校园中的一棵芒果树。他只是写道:“那棵芒果树真大,枝叶很茂盛,每到夏天都结满了果实,吃起来很甜。”简简单单的就这样带过了。我觉得很遗憾,因为我发现,夏天时学生都很喜欢在芒果树下玩。芒果树那么茂盛,不仅可以遮阴,同时还常有熟透的芒果掉下来,他们争着抢着来吃。于是我对他说:“你想一下,芒果树像什么?你再回想一下,在炎热的夏天,芒果树对我们来说有什么好处?你是怎么吃到芒果的?等等。”同时我让他再


思考重新写一遍。在我指导下,他在作文中不仅运用比喻手法写“芒果树像撑开的大伞”,还写道:“每到夏天,尤其体育课,不论男女同学,都喜欢聚集到树下玩。因为大树不仅可以为我们遮阴,有时还吹来一阵风,树上的熟透的芒果迫不及待地往地上掉,像下起了芒果雨似的。这时候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

这样的指导得法,不但使孩子们的文章写得具体生动,更重要的是,他们从中领会到了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去把某一事物写具体。我想,如果经常开展类似的训练,学生就一定会掌握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的技巧。总之,联想是写作不可缺少的一环。只要学生展开了联想的翅膀,“无话可说”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其实,在阅读教学中,老师紧扣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的训练,也可以培养学生写作中需要的想象力。如《天窗》教学过程中,对课文内容“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的教学时,我们可以讓学生想象:这一条黑影,还可以是什么?晚上家里突然停电了,是什么原因呢?引导学生按照课文中的写法,用“也许……也许……”来说一说。又如《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一文,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讨论和交流,假如库伯没有将十美元装在信封还给丹尼斯,结果会怎样呢?长大后库伯又会变成什么样的一个人呢?其实这种例子在阅读教学中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坚持引导学生进行训练,一定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写出特点

创作来源于生活。《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我们周围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每个人也有各自丰富多姿的生活,对于作文教学,教师就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牢牢地抓住这些原创的好的生活素材。只有当学生充分观察和感悟生活,随时留意身边的所见所闻,他们才会有所思、有所感,才能写出好的作文。没有细致的观察,是不可能写出深刻而具体的事物的。观察越仔细,描述就越清楚,事物的本质特征就越明显,反映的内容就越具体。因此,我经常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让学生在观察中积累写作素材。 如我在上《我喜欢的一种小动物》这节作文课时,我采取了提前观察的形式:让学生事先观察家里、邻居饲养的小动物或者宠物。我提醒学生,不光要注重动物的外形,更要留心它的觅食、睡觉、活动时神态、动作等,还有它喜欢做什么事、喜欢什么东西等,并将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结果孩子们很有兴趣。很多学生当场表示还没有做过这样有趣的事情。一个星期以后,我上这节作文课时,孩子们已经有了具体的观察笔记,写起来也就相对容易把握了。这次作文,有的学生详细描


写家中饲养的两条金鱼觅食的样子,一条是怎样什么都争着吃、抢着吃的,所以特别胖而取名“胖胖”,而另一条觅食时又是怎样的优哉游哉的,因举止优雅而取名“绅士”。还有同学详细写了乌龟和水鱼外貌特征上的不同,让我也增长了见识。 可见,这样引导学生观察是成功的。所以只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多观察,作文内容哪有不具体的?

三、注重选材,把亲身感受写具体

情感可谓文章的灵魂。一篇好作文,必须体现作者的真实情感。《语文课程准》对小学年级习作明确指出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和“感情真实。”我认为,要将情感写真实、写具体,关键在于取材。选择的材料是真实的、或者亲身经历过的、见过的,才能触动心灵,印象深刻,自然有感可抒、有情可发,情感流露真实、具体。习作前如果选择的材料不真实、印象不深,情感就如无源之水,表达也就出现“无病呻吟”,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的。

我曾带六年级学生到茂名第一滩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我要求学生要随身携带日记本,把自己当天在第一滩见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提起笔,不受任何条件,要不假思索地记录下来,回到学校写一篇游记。从学生交来的作文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一位学生在文章中写道:“天空是蓝蓝的,海水是冰凉凉的,沙滩是软绵绵的。躺着沙滩上,望着天空和大海,我感觉就像躺在棉花糖上,躺在天空的怀抱中,比躺在家里的床上舒服多了。”

又如写“一个值得敬佩的人”,我班上的一个学生写了“托举哥”。文章中作者对“托举哥”为了救就要掉下楼来的小女孩的动作、神态,还有作者在电视机前观看时的心理感受,写得非常的详细,写出了这个人值得敬佩的地方在哪,让读者一读就会产生肃然起敬的感受。那学生告诉我,为了写好这篇文章,他上网找那个视频看了好多遍。可见,只有写真事、写印象深刻的事物,才能写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文章的内容才更加充实、更加具体。

总之,要想指导小学生把作文写具体,过好句子关是第一步,然后在选材上下功夫,再通过细致的观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选材写细致,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文章不但更加具体,而且更加有美感、有深度、有灵魂。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7L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