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后疫情时代网络成瘾症状与治疗》,欢迎阅读!

后疫情时代网络成瘾症状与治疗
江阴市敔山湾实验学校
【背景概述】后疫情时代,网络给人们带来便捷和高效的同时,对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也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颇感头疼和棘手的社会问题。面对网络成瘾的学生,我们能做些什么,这是当前学校、家庭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组对这一现象进行探讨和思考。
【案例讲述】姚同学,女,语文课代表,文科整体中等,数学物理极差,经常不及格,初一因为周末玩手机已经有几次不肯上学的情况,后与家长沟通、家访各种方式情况有所好转,但家长表示仍旧控制不了手机。疫情结束复课以来,姚同学已经多次以身体不适为由请假
(一次去医院开假条肠胃炎)。与家长反复沟通后仍旧会周一(数学周练)出现这样的情况。 【成因分析】 1、意志力薄弱
青少年求知欲和好奇心很强。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达,信息广泛。经济条件好了,电脑、网络电视、智能手机已经普及。随处能接触到新鲜事物。网络发展的迅速也带来了不好的一面,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充斥着网络空间。很多青少年在这样的环境中丧失了自我向上的精神,从而迷失了方向,整天沉迷于网络之中。 2、寻求成就感
初中生学习压力大,学习成绩不拔尖,挫败感强,在网络中能够得到成就感。在网上的虚拟环境中可以畅所欲言,可以以自我为中心,按照自己的自愿来。网络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最廉价的获得极大成就感的途径。
例如竞争性的游戏,打怪升级,买装备加分,环环相扣,无法自拔。游戏能使学生在虚拟世界中满足探险欲和求知欲。 3、家庭原因
比如:家长工作比较忙,亲子间缺乏沟通。初中生处于叛逆期,很有自己的想法,往往不认同大人的意见。话不投机半句多,沟通便越来越少。于是在网络中寻求认同感,寻找精神寄托,获得满足感。 【应对策略】
(一)社会要深化对网络的规范化管理
政府要加大对网络管理的力度,确保规范化与制度化,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执行严格的网络监管制度,做好净化网络的工作,加强对不健康网站的清理与处罚,特别是对游戏的管理制约;要建立一支能力强、素养高的网络管理队伍,加大对网络的管理,确保最大限度地限制不良信息的传播,输送科学、健康的信息。 (二)学校要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我们要学习防范网络成瘾的宝贵经验,加强学校教育引导,分析原因,讲明危害,可以通过课堂教育、班会主题讲座、案例分析、板报宣传、专家讲座、学生交流等多种方式方法使学生了解网络的利弊,把学生对网络兴趣进行正确引领,趋利避害,真正让学生正确的使用网络而不是被网络驾驭。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网络是获取知识的载体而非仅仅是游戏和聊天的工具。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力,能够坚持到底,能够抵制不良诱惑;学校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活动的开展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求出发,比如校园艺术节、校园文化行等,把学生从虚拟网络中争取过来,培养学生的自控力和积极的兴趣爱好,帮助其能够从网络中脱身。并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自信和人际交往技巧,感受活动带来的愉悦与友谊。能够让学生在其中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良好的情感价值观,来帮助学生摆脱网络。 【家长干预】
1.家长控制孩子日常使用手机的时间,制定一系列规则,家长和孩子共同遵守; 2.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手机的正面效应,例如电子阅读更方便、查找学习资料更便利; 3.孩子使用手机查阅资料等时,家长随时陪同,使用完毕立马上交;
4.培养孩子其它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转移对游戏的注意力; 5.制定长期与近期学习目标,立下志向,激发斗志;
6.与孩子深入交流,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爱玩手机的原因,从根本找办法解决,有耐心,慢慢引导与沟通,用爱和陪伴帮助他们“戒掉”手机。 【案例疏导】
1、姚同学自我陈述:学习没用,人家捡垃圾的没上过学不也好好的么。网络让我快乐,反正一句话:我不要上学。
2、体验式认知纠正:叫姚某去捡垃圾半天,换取晚饭,父母把他放在了敔山湾附近去捡垃圾,为防止意外,远程监管好。结果傍晚就捡了几个塑料瓶,带其到收费站去卖,结果人家都不要,发现捡垃圾也是个技术活,要调查市场的,不是随便捡的,进行第一步认知纠正。孩子肯上学了吗?还是不肯,为啥?作业交不了啊,疫情期间都是看看电视玩玩电脑睡睡懒觉,每没人管,多自由啊。突然要适应学习生活,孩子迷茫了!
3、脱敏训练:家里人抬也把她抬到学校来,脱离那个懒散条件反射式的环境。最后跟任课老师沟通,疫情期间作业全部减免,一切重新开始,马上进班级。一进班级孩子马上就认真了,在同学面前还是要面子的。期间,不间断地放手机在她旁边,告诉孩子特意放你面前,你是否可以控制内心的欲望,不去碰它,一次次排除对手机的依恋。家长在家里也进行这样的训练并进行记录。
4、同伴互助:这个年龄的孩子,对同龄人的话比较容易听进去,特意安排几个同学放学一起回家,一起作业,一起锻炼,一起看书,慢慢在熟悉的环境中,正确规划:比如写简单的计划书,几天目标按是么次序完成作业,短期目标达到什么分数,如何过程积累,长期目标等等,师长介入帮助定计划和过程性督促。
5、技术化处理:在保密的前提下,她进入班级后的第一次数学考试给其一张特殊的试卷,也就是降低难度的试卷,让其在数学上获得成功感,在学习上获得成就感,由一个个并不起眼的小目标的实现堆砌起她在学习上的自信。
6、激发社会功能:与家长协商细化到每一天什么时间段干什么,严格按照时刻表做事,进行行为约束,用积分制进行他律行为的纠正,表现好则奖励分数,表现不好则扣分,并让当事人看懂过程,明白自己的所有行为是要负责任的。所有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包括上网时间都要用自己的努力获得。
7、有效的家校沟通:比如让孩子参与制定《手机使用公约》,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和规律,给孩子以尊重,同时也培养学生契约精神和担当意识!当然孩子也可以监督家长,进行角色转换,由被管理者变为管理者,慢慢由弱者转换成强者,由他律变为自律。指导家长充分了解孩子使用手机的原因,指导孩子梳理出频繁使用手机的危害,同时使用替代疗法,转移孩子注意力,培养阅读、听音乐、体育等其他爱好,同时帮助孩子整理错题在理科上建立信心,避免孩子到网络中去寻找满足和被尊重的逃避心理!
此案例把目标化整为零,就像登台阶一样,用一个个小的胜利赢得最后的大胜利。
线上教学这种全新的教育模式,让学生的学习场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下子充分自主拥有电子产品,对自制力弱的学生来说,网络游戏的诱惑难以抗拒,若家长不能及时监管,孩子极易染上网瘾,网瘾从“瘾”字的结构来看,也是一种病。疫情之下的新学期,防控与教学成为新常态,新常态时有新秩序、新规矩、新要求。例如有的学校采取了一些“硬核防控”措施,这也可能给学生带来一些新的压力,需要学校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仅要做到精心设计与准备课堂,并且在教学困境下也要想办法解决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掌握所有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动态,实施有温度负责任的教学。让家长安心,让社会放心。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P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