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西文化比较论文》,欢迎阅读!
中西思维方式的文化差异
摘要:从陈独秀先生的文章中引出思维方式的不同有各个方面的具体表现。而文化上的差异是产生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主要原因。大体上来看,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各有优劣,因此理想的人格应将二者结合,并融入到当下,让其具有现世意义。
陈独秀先生在《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中说道:“P.413 第一段”。
他在文章中主要讲的是,思维方式的不同让中西存异。这具体表现在,西洋民族...东洋民族...
文化上的差异是产生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主要原因。
对于中国人来说,中国古代是农耕形社会形态,汉文化深深植根于农村,如果加以追溯,其发祥于黄河流域的广阔农业大地,而这种以农业为主体的传统文化所孕育的思维方式乃是形象思维的发达和逻辑思维的相对不发达。
与中国农耕文化相反,西方文化属于外倾性商业海洋文化。他们的祖先生活在动荡不安、气候恶劣的海洋环境中, 形成了以强烈的占有欲、征服欲为特征的民族性格文化特征,产生了西方特有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人生信条,而在这样的民族文化心态下,自然孕育和产生了西方传统的思考问题时靠抽象思维和理性逻辑思维。
总之,东西方文化的发展有着各自的轨迹:西方文明建立在古希腊的传统之上,在思维方式上以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和分析思维为特征;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则建立在深受儒教和道教影响的东方传统之上,在思维方式上以辩证和整体思维为主要特征。
大体上来看,中国文化影响下的思维模式为中庸,西方则为两极分立。
中式思维模式给中国人带来了人与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但也缺乏了人的主体性,致使科学与物质文明皆不发达的弊端。尤其是儒家思想发展到宋明时期,“存天理,灭人欲”,压抑人欲和个性。
另一方面,以个人为本位的西式思维方式促进了西方国家民主和科学的发展,也促进西方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然而,这并不代表西式思维方式比中式更具有优势性。物质发达的国家往往容易致使人们成为物质的奴隶。
中庸思想体现的求同、平衡、和谐的境界;两极分立思想体现勇于探寻、深究、执着的精神;各有益处。因此,理想的人格应该将二者结合,即将中西文化融合。从现世意义来看,21世纪应成为中西文化进一步交流融合的世纪。
参考文献:
陈独秀 《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
敬南菲 《仁者和知者:中西思维方式差异探源》 主编:金元浦 《中国文化概论》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CY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