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的式微:一个历史的玩笑(一)

2023-02-11 07:47:4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儒学的式微:一个历史的玩笑(一)》,欢迎阅读!
式微,儒学,玩笑,一个,历史
儒学的式微:一个历史的玩笑()

儒家文化圈内亚洲四小龙经济成功的经验,为儒学的复兴提供了一个参照系。作者认为,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而逐渐复苏的儒学,面对正面因素的复苏举步维艰,负面因素的蔓延却日益加快的尴尬困境。 读了《联合早报》1020日的新闻报道《杜祖贻教授:儒学在华人社会已经式微》一文,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人,笔者心中掠过一丝悲凉。

儒学的式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必说在海外华人社会,即是在中国本土,儒学也已所剩无几。关于儒学式微的根本原因,一般都认为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风东渐,列强东来,中国国力急剧衰落,儒学因此而式微。

笔者认为有两个问题必须厘清。第一,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主要出于经济目的,即打开中国市场,倾销西方产品,攫取高额利润。除了大肆掠夺中国珍贵文物之外,西方列强并没有采取激烈措施全面扫荡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儒学进行彻底批判的,正是中国人自己。打倒孔家这一口号,是中国人自己提出来的。把儒学的式微完全归因于西方文化的入侵,似乎有失公正。

第二,中国人基本上全盘否定儒学,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判断:儒学是封建社会中的精神文化,它是导致现代中国社会落后的总根源,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绊脚石,因此必须加以扫除。只有扫除了儒学,民族才会振兴,中国才会富强。中国人一度认为,对儒学的否定是国家


复兴的前提。因此,中国人激烈地批判儒学,并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为,而是以一个明确的政治目标为导向的。 对于儒学的批判从未停止

在这样的思想观念的指导下,20世纪的中国发生了两次巨大的反儒运动,即1919年的五四运动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应读作大革文化。如果说,1919年的五四运动具有一定历史进步性的话,那么,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就根本毫无理性可言了。事实上,从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之间的四十多年时间里,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从未停止过对儒学的批判,文化大革命只是把这种批判推到了极点罢了。笔者至今仍然记得70年代中国大陆大规模的批林(彪)批孔(子)政治性群众运动报纸上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各级政府纷纷召开群众会议,万众一心,口诛笔伐,声讨儒家文化几乎人人发言,个个表态,揭露林彪及孔老二反动思想,以表明自己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经过如此彻底的洗脑运动儒学还会残存几何?而且,整整十年里中小学教科书上从来不提儒学,在此期间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又从何传承中国历史文化

但是,历史却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中国人全面地、彻底地否定了包括儒学在内的传统文化以后,国家却并没有因此而立即富强起来。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经历了十年急风暴雨式的文化大革命,搞了一波又一波的政治斗争和思想批判,国家却不但不富强,反而更加落后,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70年代,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yc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