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2022-12-26 21:30: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欢迎阅读!
艾宾,曲线,遗忘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2008-08-06 05:08 简称遗忘曲线,这是个实验成果,做实验的艾宾浩斯应该是个好玩的人,我喜欢,因为他研究出来一个真正有用的东西。

下图中可以看出,遗忘在学习之后就立即开始了,遗忘的速度呈先快后慢的趋势(详细情况见进程表。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使人具体地了解了遗忘的进程,从而能够针对遗忘的客观进程采取相应的措施与遗忘作斗争,所以影响很大,他本人的名字出因此而与遗忘曲线联在了一起。










少说废话,下面列举他的研究结论,有助理解。

1)音节组的长度与学习速度的关系:音节组的长度增加时,诵读到能正确背诵所需的次数就急剧增加。如识记12个音节只要诵读16.6次就能背诵;而识记36个音节就要诵读55次才能背诵。

2)材料的意义性对学习的影响:艾宾浩斯发现学习有意义的材料比学习无意义的材料速度要快得多。艾宾浩斯设计了一些实验来确定各种条件对学习和保持的影响。这些研究之一是查明记无意义音节的速度与记有意义材料的速度之间的差异。为了确定这种差异,他记拜伦的《唐·璜》(Don Juan)一诗中的节段,每一段有80个音节,他发现大约需要读9次能记住一段。然后他记80个无意义音节,发现完成这个任务几乎需要重复80次。他得出结论说,无意义材料的学习比有意义材料的学习在难度上几乎达到9倍。

3记忆保持和诵读次数的关系:诵读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记忆保持越久。 4保持与遗忘和时间的关系:学习后经过的时间越长,保持越少,遗忘越多,但遗忘的速度不是均衡的。根据艾宾浩斯实验所得的数据而成曲线,就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5分散学习比集中学习优越。如对一个12个音节的音节组集中学习需要育读68次才能达到正确背诵,而分散学习只要35次就够了。

6)音节组内各项的顺序和记忆保持的关系。这是他对接近联想、远隔联想、顺序联想和反向联想所做的实验项目。他认为通过学习不仅紧邻的音节能够形成联系,就是远隔的音节也能形成联系;音节之间不仅按顺序能形成联系,而且反向也能形成联系。不过保持的程度,音节组内各个音节彼此相邻的较优于远隔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Pe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