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公文中的社会流行语及其使用》,欢迎阅读!
![流行语,文中,及其,使用,社会](/static/wddqxz/img/rand/big_31.jpg)
浅谈公文中的社会流行语及其使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发展,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交流工具的语言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各种社会流行语的产生,它广泛地应用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是特定时代社会生活、社会心理、社会特点、以及风俗、时尚、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具体、生动的反映。社会流行语的出现和使用,给公文写作领域带来了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公文中应当如何正确对待社会流行语?本文拟围绕这一论题,谈点不成熟的见解。 就总体来看,近些年来所出现的社会流行语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情况:①反映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如“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反腐倡廉”、“扫黄打非”、“严打”、“希望工程”、“菜蓝子工程”等等;②反映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景象,如“某地场经济”、“知识经济”、“外资企业”等;③反映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变化,如“卡拉ok”、“微波炉”、“面的”、“家庭影院”、“寻呼机”等等;④反映人们生活观念、择业观念的变化,如“下海”、“第二职业”、“钟点工”等;⑤反映科技进步和发展的,如“上网”、“网吧”、“多媒体”、“互联网”、“克隆”等等。
大量的社会流行语的涌现,正是我们这个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社会的投影。公文作为表述社会组织(集团)意志的文书,担负着治国安邦、传递策令、沟通信息、实施管理
的重要使命,它必然要涉及对社会流行语的使用,但具体如何使用,就要注意把握它的适用范围和界限,做到适度得体。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采取正确的态度,不能走向两个极端。即不能由于流行语的出现所导致的洪波涌起,泥沙俱下而一概排斥,因噎废食,也不能不加甄别和遴选而一概拿来,兼收并蓄。依笔者之见,公文中对待社会流行语的使用,从根本上讲是要遵循规范化的原则,而规范化的真正含义不是限制使用,而是要积极地、有选择地吸收和容纳,使之在公文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从而增强公文的表现力。
具体来讲,要在公文中正确使用社会流行语,应当注意做到如下三点:
一是留心观察,勤于积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统计表明,改革开放20多年来,约有7000条社会流行语产生。面对既繁杂纷呈又丰富多彩的社会流行语,公文写作者首先应当注意留心观察,广搜博取,并逐步加以积累,不厌其多。这是在写作时能够正确运用的基础。
二是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所有社会流行语的含义。每一条社会流行语都有特定的内含,但有些流行语的“名”与“实”相去较远,倘若不求甚解,就难免于导致错用。如“搜狐”、“雅虎”、“酒屋”等,仅从字面来看,人们很难将其与计算机领域联系起来,就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菜蓝子工程”等亦是如此,若不了解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及时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NKS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