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啃老族的成因及解决策略》,欢迎阅读!

【成都军大医院精神科】 ☆医+保+定+点◇预+约+电+话 400-0752225 VX wenshouyu120【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玉沙路 142 号】
近年来,中国的“啃老族”队伍在不断壮大,带来了巨大的社会隐患,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升级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啃老族”的出现,有其复杂的原因,有家庭环境教育的原因,也有个体自身的原因。对这一特殊人群,应当采取心理辅导为主的干预方案。 一、啃老族的类型分析
1.困惑迷茫型。一些人不了解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或者根本不喜欢做什么,不能对职业定位。怀疑工作意义,或者对工作的意义和目的考虑过多。想要劳动的意识不高。
2.丧失自信型。对于一些啃老族,主观上没有工作的愿望,而且在现实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下,采取了逃避的方式,完全依赖父母,特别是对一些家境并不宽裕的大学生,出现这种“啃老”的现象大多是这个原因。
3.追求梦想型。这种情况的“啃老族”不应该称为真正的“啃老族”。正如中国人民大学的易定红教授指出的那样,是他们对工作的期望值高,而市场提供的职位有限,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易教授认为大学生啃老族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搜寻动机引起的,因为个人能力与职位之间的匹配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就会出现
【成都军大医院精神科】 ☆医+保+定+点◇预+约+电+话 400-0752225 VX wenshouyu120【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玉沙路 142 号】
大学毕业生“摩擦性”失业现象,他们不得不依赖父母,客观上造成了大学生“啃老族”的出现。
4.自闭型。有些啃老族作为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缺少与同龄人的交流。从小与社会接触太少,长大后又固步自封,不愿敞开心扉。不会与人相处,害怕社会上复杂的人际关系。通过逃避社会,达到心灵上的宁静。
二、啃老族产生的原因
1.家庭内部的原因。对于中国的大部分父母来说,一般认为自己辛苦一辈子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孩子有个光明的未来,活得比别人要强,所以一切都为了孩子,而子女从小耳濡目染,慢慢地也形成这样的印象,即父母所做的都是为了自己,而自己根本用不着去努力。啃老族中绝大部分是最初的几代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从来没有受过任何委屈,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差。受传统观念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在社会化过程中产生了偏差,大多数父母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养身”往往胜过“养心”。多数父母对自己子女实施传统的“养身之道”,主要表现为父母关注子女身体是否高大健壮等生理性指标,要远远超过其人格是否成熟健康等心理指标,以至于国人抚养子女的重点就是其衣着是否避寒保暖,膳食是否可口营养,而忽略了孩子人格是否成熟等心理健康,不注重孩子的独立性、自我奋斗、家庭责任观的培养。
2.社会就业压力。初出象牙塔的莘莘学子,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憧憬,他们进入大学所期待的是学有所用、毕业后可以大展宏图,而且由于近年来学费增长给家庭经济带来很多不利等因素,使他们对薪金的要求更高了。
可是,就业市场,强手如林,加上这几年由于扩招等原因带来的不容乐观的就业现状,让他们屡屡受挫。走出去参加社会的招聘会,用人单位要求“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的条件让他们失去了就业的信心。一部分毕业生选择毕业延缓,不少学生都萌生了考研深造的想法,以期通过提高学历来回避就业高峰形成的压力。增加就业的含金量,因此有不少啃老族留在家参加研究生考试准备。
3.个体自身原因。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递增,社会需求却相对滞缓,过去那样拿到大学文凭,等于拿到工作的入场券的“风光”现象已经不复存在。最近一项调查显示,有近八成的大学生将“就业压力大”列为自己的首要烦恼问题。虽说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择业观已经被大多数大学生所接受,但是总有少数毕业生抱着理想化的态度看待生活、看待就业、眼高手低、心高气傲,对社会给予自己的回报期望过高,其遭受挫折的程度可以想见。屡败屡试,屡试屡败,渐渐地对就业失去了信心,也失去了应有的勇气。从当初的想就业,到惧怕就业,使他们重新过起了在家里靠父母养活的安逸生活。 三、心理辅导策略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z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