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历史课中使用地图意义》,欢迎阅读!

历史课中使用地图意义
库尔勒市阿瓦提中学 拜合提亚尔.哈里克
我们历史教师在上历史课时是否有个不经意的疏忽,即一上课,只知口若悬河,生动具体的给学生讲述历史故事,并煞费心机地看怎样能赢得学生们的一阵阵喝彩和雷鸣般掌声,由此却常常疏忽历史课文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辅助工具的运用——地图。我们应知道,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是在地理环境中发生变迁、发展的。历史地图正是表现种种历史现象的空间位置和地理环境轨迹的载体,它是历史课内容的有机结合体,是直观历史变化发展的新影屏,是教学的有力工具,绝不可置之一旁,不管不用。历史地图是历史上人类活动的空间展示。“左图右史”是我国学人治史的优良传统,利用历史地图,可帮助我们形成准确的空间概念,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增强学生的识记效果。 那么,上历史课时怎样发挥地图的作用呢? 一、联系地图考察历史变迁
现在历史课文中,每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内容中大部分匹配有1-2幅图(有的可能更多),从这些相对应的配图中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个历史时期的变迁、发展的态势,借助这些地图来讲述相关课文内容,可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的极智潜能,有利于记忆重点知识点,同时可将不同时期的相关历史地图放在一起比较使用,还可以得出一些有规律的结论。
比如:《秦朝疆域图》与《战国兼并形势图》、《西周王朝与周边民族形势图》、《春秋大国争霸图》相比较,我们对西周到秦朝的历史变迁趋势看得更为清晰。 第一、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早期的中心。 第二、民族融合在加强。
第三、蒙古高原的游牧民的文明得到较大的发展。
再如我们结合《战国兼并形势图》可以看出强大的匈奴政权和秦、赵、燕三国为防御匈奴而修建的长城。即直观又清晰明了,加深印象,容易记牢。教学秦朝疆域时结合参照《秦朝疆域图》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出秦以后的万里长城是在战国和秦、赵、燕三国修筑的长城基础上修建的,这说明战国到秦朝,蒙古高原的游牧文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强大的匈奴政权并不断地南下袭扰,中原政权只能在北方修筑长城并派重兵防守。
第四、教学“黄河流域的农耕文明向北推移”这部分内容时,可参照《西周王朝和周边民族形势图》、《春秋大国争霸图》上,黄河流域分布着犬戎等少数民族,是农耕、游牧文明的交织区,而从《战国兼并形势图》和《秦朝疆域图》中清楚地可以看出防御匈奴的长城实际上成了我国农耕和游牧文明分界线。
第五、从以上这几幅图中不难看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你再联系课文内容分析总结,还可以看出,从分裂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教会学生读懂图,借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我们上每一节历史课,只要有配图,就应该将图与文结合起来教学,并逐步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参考图学课文的好习惯,要做到这些,必须教会学生以下两点。
1、 教会正确读图。分清图片的类型,把握读图的重点。历史课文的地图,主要分为疆域图、形势图、交通
路线图、水利工程图等。
比如:读形势图,要重点把握战争或对立形势或行动路线。如《三国鼎立图》。再如读“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时要注意把握战争双方,英军入侵路线和中国军民抗击英军的主要地点及年代,签订条约的地点和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充分利用历史图画来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如在讲到国民政府发行法币时,课本中只是对其作了简要介绍,使学生可知法币是四大银行发行的纸币,具体法币是什么样子,不得而知。这时课本中的插图可以帮助我们,在讲到法币时,我们课本中有几幅图片,其中有两幅是法币的正反面样式,还有几幅是以前使用的银元,通过这几幅插图,教师和学生基本上可知当时的法币是何面貌,及其前所使用的货币又是什么样子。这样的学生对法币的认识就更清楚了。
2、 教会学生缜密地思考图。指导学生通过读图、思考图,并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比如:读“鸦片战争形势图”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通过对通商口岸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出开放的范围和程度进一步扩大,由五处增加十一处,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内地,由此可以得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结论。根据图示这样引导学生思考,对于课文的理解就能进一步加深,知识也就掌握得更牢固。
再如读《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图,可以思考地图西半部的碎叶镇,地处今吉尔吉斯共和国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出生地,这样的联想思考,学生对于唐朝疆域辽阔会有更深刻直观的了解认识。通过指出位于天山南麓的安西都护府中心的龟兹盛产葡萄,其葡萄酒制法传入内地,高昌的马乳葡萄移植长安,丰富内地人民的物质生活联系。思索西域人能歌善舞,唐朝的“十部乐”中有龟兹乐、疏勒乐、高昌乐。这样,学生对于内地与边疆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亦会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综上所述,历史课教学中注意充分发挥课文内地图的作用,让学生读图、联系图、思考图、结合图分析课文,并加以归纳总结,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脑海里形成清晰的历史线索,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思维,从而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所以,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师在上历史课时特别注意发挥地图的作用。历史地图和历史图画可作为历史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有益补充,同时也是历史直观教学的一种手段,他真实、形象,有时又富有幽默感,使课堂气氛活跃。有些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还可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促其形象思维的强化,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到当年历史事件发生的氛围内,由此便不难理解许多历史现象和历史大事发展的前因后果的必然性。因此,正确把握和充分利用历史地图和历史图画,对于增强教学效果、学生加深学习印象、巩固学习效果,尤其是提高思想认识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jN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