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的意义》,欢迎阅读!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的意义
1977年的恢复高考是一个值得万般珍记的历史事件。恢复高考是高等教育战线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起点。它对于重建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对于在全社会重新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对于推进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向前发展均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它对于推进中国教育制度的重建与创新也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恢复高考的政策意义迄今依然熠熠生辉。
标签:高考制度;思想;人才;意义
1977年8月8日,邓小平同志在关于科学与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中,提出了恢复高考制度的问题。在当时国家百废待兴,社会亟待发展的情况下,恢复高考制度犹如惊天春雷,给神州大地带来了一场春雨的洗礼,为我国在新时期及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使人们思想恢复理性、国家发展恢复正常
粉碎四人帮后,当时的社会思想混乱。十年动乱期间,中国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思想僵化,由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制造了新的精神枷锁,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在思想解放的问题上,人们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物概念化,种种条条框框严重地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使得很多事物不能按照其本身应该遵循的客观规律去发展,而是被某些个人的主观愿望所支配,使得很多看似合情合理的事情实行起来非常困难。在国家发展问题上,人们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条化,将它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建设经验程式化,以至于在很长的时间内限制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但这一切,从高考的恢复开始,有了重大突破。首先,就入学考试资格讲,高考恢复后国家坚决取消了弊端重重的推荐制——工农兵大学生,不问出身,而是以实际能力定输赢。《教育部关于一九七七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包括按政策留城而尚未分配工作的)、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年龄二十岁左右,不超过二十五周岁,未婚。对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并钻研有成绩或确有专长的,年龄可放宽到三十岁,婚否不限(要注意招收一九六六、一九六七两届高中毕业生)。”这一招生政策,其重要的改革之处是对象范围的扩大,不仅取消了推荐制,而且将应届高中毕业生列入对象范围,并特别提出注意招收六六、六七届高中毕业生。当这一政策在1977年的秋收后的一个黄昏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传遍神州大地时,它“像爆炸了一颗原子弹一样,震撼了整个中国大地”,也给人民群众以极大的鼓舞。其次,就国家发展思想讲,十年文化大革命使整个社会陷入教条与混乱中,社会缺乏公正,国家发展陷入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中,高考制度的恢复使人民看到了政府要在中国进行拨乱反正、恢复公平正义的信号和决心,看到了自己的希望、中国的希望。邓小平同志凭借高超的政治智慧,通过恢复高考四两拨千斤,用最简
单的方法、最低的社会成本、最准确的社会切入点,“以点带面”,解放思想、恢复社会公平机制,从而也巧妙地修补了因”文革”陷入低谷的政府同人民的关系,重新激发起全国人民信任党和政府、愿意同党和政府同舟共济的热情[1]。
二、恢复人才选拔机制,选拔出一大批优秀人才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高考制度被迫中断了十年,在这十年的时间里,数以万计的年轻人、有识之士被历史的尘埃湮没,从1970年到1976年,全国共招收工农兵学员共七届94万人,由于废除了招生考试,工农兵学员的文化程度差别极大。正是因为在这个阶段,人才选拔处于极度混乱的时期。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邓小平明确表示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直接招考学生的制度,择优录取,不再搞群众推荐,并在召开的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中,详细地部署了高考工作,使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机制得到恢复。高考恢复的初期,高考竞争非常激烈,被称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九七七年冬天,中国五百七十万考生走进了曾被关闭了十余年的高考考场。当年全国大专院校录取新生仅二十七点三万人;一九七八年,六百一十万人报考,仅录取四十点二万人。在这场激烈的人才选拔考试中能闯过独木桥成为幸运儿的都是那些爱读书学习、知识丰富、基础理论扎实的人。那时的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被视为“国家人才”和“社会精英”。与此同时,整个社会也有了重大的改变:老知识分子走上专业岗位,新大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城市工人沉浸于理论学习和技术创新,全国掀起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潮。可以说,是高考彻底粉碎了“白卷英雄”、“读书无用论”,是高考重新树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高考制度的恢复,使中国的人才培养重新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恢复高考后的二十多年里,中国已经有1000多万名普通高校的本专科毕业生和近60万名研究生陆续走上工作岗位。高考制度的恢复,及时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促进了全国教育、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
三、恢复高考对教育制度创新的意义
高考制度不仅是我国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带来了一场教育制度的创新。“恢复高考的政策决定具有鲜明的创新性与创新意义”[2]。这种创新性与创新意义主要表现在:
这是一种高瞻远瞩、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政策决定。在国家贫穷落后、人民思想僵化的情况下,这一制度的恢复不仅给人民的精神世界带来一缕春风,而且重新确立了人才选拔制度,为国家选拔人才、培养国家栋梁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这一决定适应国家拨乱反正的要求,真正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反映了全体国民的深切要求与希望,也充分尊重着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与规律。对于邓小平同志恢复高考所具有的大胆否弃、勇于求实、果断求真的创新精神至今依然熠熠生辉。
今天,当我们深切地认识到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愈来愈依赖于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的变革和创新之时,我们尤其要对恢复高考的政策决定抱有一种怀念之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fI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