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构建优质的基层教学组织,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欢迎阅读!

构建优质的基层教学组织,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一)
摘要]目前影响本科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有:教研室的教研活动日益减少、教学科研各自为营、缺乏优质教材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不快,而教学团队作为一种高效的基层教学组织,无疑是提高教学质量,组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要建立优质的教学团队必须注意规模的大小、人员的配备等问题,在教学团队的建设中应着力培养团队选手、培养队员之间的信任感以及构建合理的绩效评估及奖惩体系。 关键词]教学质量优质团队
随着我国高校本科向大众化发展,教学质量呈下滑趋势的今天,教学团队无疑是一种提高教学质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的突破口。教育部在2007年初明确提出在实施教育质量工程中,要建立一批教育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这表明教学团队作为一种高效的基层教学组织,无疑将给教学质量的提高,组织教学改革带来了很大的助推力。 一、目前影响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分析 1.教研室的教研活动日益减少。我国高校一直沿用前苏联高等教育体系的教研室教学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是按教师所讲授的课程来划分的。目前教研室的教研活动日益减少,教研室的工作实质上变成了对学校政策的上传下达,例行布置教学任务,期末的监考安排,而对教师教学研讨的组织却非常缺乏,教师们缺少教学交流的平台。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学科研呈现各自为营的局面。教学和科研是既互为补充又相互结合两个方面。通过教学科研能开发新的教学资源、产生新的教学思想,为人才培养提供技术支持。没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研究,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学。只有经常进行科研的教师才能站在学科的前沿,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提出新的学术观点,因此提高科研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动因。而教学是科研的基础,只有通过实际的教学才能发现教学中问题所在。长期以来,在高校教学科研主要倚重教师个人的作用,合作比较少。即使对于申报成功的课题,课题组成员之间也缺乏合作研究,往往是课题主持人自己在研究。由于是单兵作战,所以造成在教学科研中有重大突破的研究较少,重复低质量的教学科研项目较多的现象,对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更新也比较慢,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3.教材配备率低,缺乏优质的教材。教材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不仅指纸质课本,还包括与之相配套的校本教材、试题库、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等立体化教材。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依托。教材的质量直接体现高等教育和研究的水平,也直接影响到本科教学的质量。目前在高校,教材配备率比较低,有些课程根本就没教材,上课的内容由教师自己决定,随意性大。在教材研究方面,由于缺乏组织者,教材的更新缓慢,教材内容陈旧,辅助教材、教学参考书短缺,缺少高质量的教材。目前大多数教材的选择与编写都是依靠教师个人或教研室,没有按学科建设来选择,缺乏一定的系统性。
4.教师之间协作比较少,教学能力提高不快。高校每年都在扩招,高校的师生比不断上升,教师的工作量不断加大,而教师之间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沟通则日渐减少。教师们根据自己所确定的内容进行授课,教学与科研中如果遇到的问题也采取自我解决的方式,因此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更新带有随意性,而且缓慢。另一方面随着高校新增专业的不断增加,老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而对于新教师来说,刚毕业不久,虽然知识水平较新,但不能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和学生所学的知识恰当融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在教学方法、教学能力。虽然许多高校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制,但只是名誉上的,缺乏实质上的指导。所以目前在高校,教师之间在教学上缺乏实际的合作交流,造成授课内容和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影响高校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教学团队在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中的作用
团队建设在企业是一种成功的管理模式。这主要源于团队能提高队员的参与度,会使工作变
得更有趣,提高队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团队的工作中,队员之间可以通过相互作用,形成同志式友情,而增强队员的满意度;团队建设总是与培训分不开,通过培训,能使队员的技术、决策、人际关系提高。另外在多变的环境中,团队比传统的组织结构更灵活、反应更迅速,能快速地组合、重组、解散。
高校教学团队是以专业建设为平台,依托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最终目标,由同一专业分布于不同基层教学组织的教师所组成的教师团队。这种组织形式能弥补教研室在教学研究职能方面的不足,有利于整合教学资源,使教师在相互协作中实现优势互补和知识共享,在团体中发挥自己的特长,使团队整体绩效最大化。教学团队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具有很多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供一个教师们探讨教学问题的平台。教师们探讨教学问题、设计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是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主要渠道之一。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新的学科不断产生,学科之间又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对教师来说,教学过程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对所教的本课程有深入的研究,而且还得掌握与本课程相关专业的知识,在这种形势下,靠教师单个的力量几乎很难做到。而建立教学团队,能充分发挥教师们的特长,优化教学资源,实现学术资源共享,满足学科综合化发展需求,从而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第二,能利用集体智慧,编写优质教材。教学团队把教师按不同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及技能组合在一起,由教学科研能力强的教师作为带头人,这就有利于利用集体的智慧组织编写一些具有一定特色、较高水平的教材,而且还可以随着知识内容的更新而不断修订完善教材,保证每门课都有实用的教材,使得学校教材建设呈现层次化、系列化的特点。
第三,实现教学科研的突破。高校本科的教学一定要与科研相结合,要把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研究解决,并且通过科研创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高质量的教学研究,必须靠集体的力量。教学团队的建立摆脱了教师们在科研上各自为营的局面,可以促进教师之间思路启迪、知识融合,通过教师之间资源的有效整合,会促进一些新的思路、新的方法的出现,有益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有利于开展多种模式教学改革实践,满足学科综合化发展的需求,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整体提升。
第四,能形成优势互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表现为教案的准备能力、教学方法设计、课堂的组织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虽然有个体差异,但教案的准备能力、教学方法设计和课堂的组织能力,能通过团队的作用得到提高。从目前高校的青年教师的学历结构来,都具有硕士、博士的学位,从知识结构来看,这些青年教师一般专业知识较新,思维活跃,但由于新上讲台,对教学重点把握,教学方法的设计、课堂的组织能力都较弱,而这些正是老教师的优势,老教师经过十几年的教学,知道学生的学习特点,也知道采用学生能较好接受的方法进行课堂设计,但老教师往往面临的问题是知识结构不够新,所以建立教学团队可以优势互补,年青老师向老教师学习教学方法,而老教师向年青教师学习新的理念,这样通过知识技能的互补,能不断提高教师们的教学能力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三、构建优质的教学团队 1.合理的教学团队规模。根据企业成功的经验,最好的工作团队规模一般比较小。如果团队成员比较多,只要多于12人,团队队员在相互交流时就会遇到很多障碍,也很难在讨论问题时达成一致,就难以形成凝聚力、相互信任感,很难顺利开展工作。所以对于团队人数的控制,是高效教学团队建设所不可缺少的环节。所以要塑造富有成效的教学团队,就应该把团队成员人数控制在12人之内。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0M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