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强专科、大综合”探索专科医院发展思路》,欢迎阅读!
“强专科、大综合”探索专科医院发展思路
沈雪峰;郑直
【期刊名称】《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年(卷),期】2016(027)004 【总页数】2页(P20-20,24) 【作 者】沈雪峰;郑直
【作者单位】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淮安市 223300;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淮安市 223300
【正文语种】中 文
改革开放初期,不少精神专科医院提出“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设想,在做好精神科的基础上,摸索开展内、外综合科,希望利用综合科的技术、经济优势来补救精神科的经济不足。通过20多年“大专科、小综合”的实践,除交通便利,附近无综合医院,又符合当地政府卫生布局规划的精神病院取得成功之外,大部分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处于停滞或失败的局面。而“大专科、小综合”发展较好的精神病院又可能变成“小专科、大综合”,使原精神专科萎缩成为综合医院的一个小科,甚至处于迁出原址,另搬新址的尴尬境地,反而阻碍了精神专科的发展,使“大专科、小综合”的道路难以延伸,值得反思[1]。为此,针对精神专科医院的自身特点与现状,对其发展定位提出“强专科、大综合”的发展思路。
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大专科、小综合”经营模式起于1992年,医院计划成立内、外科及妇产科,兴建了综合病房楼,病房条件当时是最好的,并设有单人病房。23年来,我院在综合科投入的人力与财力要远远高于精神科,但发展状况很不理
想。如产科,遇到危重产妇,尤其在母子都需要抢救时,相关科室的应急跟不上。 为此2013年我院不得不关闭产科病房,仅保留妇科门诊。内外科发展也面临发展困境,因为专科医院的特点,“小综合”没有自己特色,与综合医院不能形成有效的竞争力,患者的认同度低,因此病源少。再者,精神专科医院的综合科医生流动性较大,人员流失多,严重影响了精神科医生队伍的人员稳定。因此精神专科医院,“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道路难以延伸。2012年, 我院提出建立“强专科、大综合”的目标,把精神科的发展放在第一位,重点发展神经、精神科,深化服务内涵加强合作。
目前我国精神科专科医院仍然是精神卫生服务的主体。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精神卫生服务应包括医师、护士、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师、康复师等参与的综合服务,也应该与妇幼、传染病防控等一起纳入公共卫生的轨道,促进精神卫生服务均等化。在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加大政府投入,整合现有资源,按照应治尽治的要求,加强精神健康促进、精神疾病管理、精神康复等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精神健康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2]。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医改对精神专科医院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3.1 精神专科内部业务拓展取得的成效 较多精神专科医院在深化医改中走内部业务拓展的道路,如压缩封闭病房,增设开放病房,建立心身科、早期干预科、神经症病房、老年精神病房。设立神经内外科、康复病房、戒毒病房等,扩大业务范围,相互支持,取长补短,取得许多很好的经验[3]。 3.2 “强专科、大综合”模式建立的内涵
3.2.1 强专科。(1)专科团队:有较强的专科团队,能引领亚专科的建设和发展,如老年精神科、儿童精神科、危机干预、妇女心理问题等。不但能够攻克疑难临床病例,同时能够积极开展临床相关的最新研究。(2)强专科追求的不仅仅是数量,更重要的是质量和内涵及其在同行中的影响力,以及在整个医疗行业和社会服务方
面的渗透力和参与度。(3)作为公共卫生功能的执行者,能够为政府制定相关决策提供依据。(4)凭借建院之初,前辈们在我院历史上创立的专科影响力,建立在临床基础上的科研实力及其成果,传承他们的意识和敬业精神。
3.2.2 大综合。(1)精神专科医院的综合科广义上是指综合医院的内科、外科、妇产科等,这里是指精神专科医院的神经科与精神科两大专科强项,并由此形成的大综合。大综合的目标是:所有因神经、精神方面的问题来院就诊的,在我院的诊治处理与干预的措施应该是明确的,能够经得起同行的推敲。(2)在临床科室中,精神、神经科关联度最高,精神专科医生的临床医生应该以前
辈为榜样,努力提高综合处理精神方面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神经、精神两个专科之间的临床处理的相互参与度。(3)新形势下,精神科服务范围在扩大:会诊联络、儿童与青少年情绪困扰、老年精神卫生、重大灾难的危机干预、围产期妇女心理卫生的主动干预等。作为精神专科医院的“大综合”来说,要有这方面意识,并且要有做好这些服务的准备。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y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