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二节 永恒主义和要素主义的课程与教学》,欢迎阅读!
第二节 永恒主义和要素主义的课程与教学
永恒主义教育和要素主义教育均属于新传统教育流派,它们的基本特点是重视传统教育,强调知识学习和以教师为中心。相比较而言,永恒主义更重视古典文化知识的学习,其中又可分为世俗派和教会派(即新托马斯主义),它与要素主义有显著的差别。如果用“保守”来概括要素主义之特征的话,那么永恒主义则可用“复古”来概括其最明显的特征。 一、永恒主义的课程与教学
永恒主义又被称为“古典主义”、“新经院主义”、“古典人文主义”等。它代表了西方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潮。永恒主义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由于宣扬宇宙精神的“永恒”存在而得名。永恒主义教育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赫钦斯(R·M·Hutchins)、阿德勒(M·J·Adler),英国的利文斯通(R·Livingstone)和法国的阿兰(Alain)等。 (一)永恒主义课程与教学的思想基础 (二)永恒主义课程与教学的主要观点 1、课程与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理智的发展 2、课程与教学要为生活做准备 3、以“永恒学科”为核心
赫钦斯赞成一种含有永久的或永恒的研究内容的课程。他特别提倡学生阅读古代伟人的经典著作。他还具体地分析了永恒学科的基本特点或“长处”。概括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1)能开掘出人类的共同要素;(2)通过这些学科的学习,有助于人们形成共同的观念,有助于人们之间的相互沟通和联系;(3)永恒学科集历代伟人思想之精华,是人们学习人类文明最有效的捷径;(4)永恒学科又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高深学问以及进一步深入认识世界的基础。
4、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
永恒主义者认为“永恒学科”并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难教难学,只要教师努力教,学生努力学,教学方法得当,学生是可关于教学方法方面的主张主要有:反对灌输;反对填鸭式的记忆;发挥家长作用,督促、鼓励孩子多做家庭作业;倡导“沉思”的学习方法等等。而永恒主义者的具体的教学方法中,最有特色的是问答法和读书法。永恒主义者主张教师在讲解古典名著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古典名著的有关章节,熟记有关段落,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直接把结论强加给学生,而应该激励和指导他们像古代伟人那样去思考,
二、要素主义的课程与教学
要素主义教育是20世纪30年代末作为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到50—60年代中期成为了一种影响很广的教育思潮。1938年在美国成立的“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是要素主义教育形成的标志。发起成立这一组织的美国教育家有巴格莱(W·C·Bagley)、德米阿什克维奇(M·Demiashkevich)、莫里森(H·Morrison)、坎德尔(I·L·Kandel)等人。从那时起,巴格莱一直被看作是要素主义教育的领袖。 (一)要素主义课程与教学的思想基础 (二)要素主义课程与教学的主要观点
1、把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课程教学的核心
巴格莱强调说:“包括这些要素在内的一个各门特殊学科的教学计划应当是民主教育制度
的核心。”他们还认为,学校必须重新审查他们的课程计划,保证让学生学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中,要素主义者特别强调“新三艺”(即数学、自然学科和外语)。 2、课程设置的三大原则
基于要素主义者的课程标准,他们要求课程设置应遵循这样三大原则:(1)课程首先要考虑国家的民族的利益。(2)课程要具有长远的目标。(3)课程要包含价值标准。 3、教师应该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权威人物
4、教学即心智的训练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M84.html